在《三国演义》的故事里,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传奇谋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评价道: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得一人可安天下。然而与诸葛亮不同,庞统辅佐刘备的时间太过短暂。就在他正要大展宏图之际,却在落凤坡遭遇伏击身亡,这对矢志复兴汉室的刘备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损失。
庞统的离世彻底改变了蜀汉的格局。刘备不得不将诸葛亮调回身边辅佐,导致荆州防务完全落在关羽肩上,这为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埋下了隐患。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独揽蜀汉军政大权,为报知遇之恩,他先后六次率军北伐,却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军营。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当年在落凤坡遇难的是诸葛亮而非庞统,北伐大业能否成功?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比较两位谋士的风格差异。虽然都是顶尖智者,但诸葛亮用兵谨慎,讲究稳扎稳打,属于稳健型统帅;而庞统则善于出奇制胜,常常剑走偏锋。从刘备入川时的表现就能看出端倪:当时庞统曾建议在宴席上刺杀刘璋,虽然手段不够光明正大,却能迅速瓦解西川抵抗力量。后来他又提议派精兵突袭成都,这些计策都体现了其不拘一格的军事思维。
相比之下,蜀汉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若想战胜强大的曹魏,仅靠正面强攻难有胜算。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就是明证。从这个角度看,庞统或许更适合担任北伐统帅。他的作战风格与蜀汉名将魏延颇为相似,都敢于冒险。如果由庞统指挥,很可能会采纳魏延著名的子午谷奇谋。虽然这个计划看似冒险,但历史上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不也是在众人质疑中取得成功的吗?面对纨绔子弟夏侯楙这样的对手,魏延完全有可能一举拿下长安,届时蜀汉将占据战略主动,再联合东吴夹击,灭曹大业或许真能实现。可惜天不假年,这位天才军师英年早逝,徒留千古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