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国没能联手抵抗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战国末期,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始皇以惊人的速度在不到十年内接连消灭了六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这个历史进程看似顺利,实则暗藏玄机。当时东方六国中不乏实力雄厚的诸侯,如楚国、赵国、齐国等,特别是赵国军力与秦国不相上下。按理说,如果这些国家能够结成联盟,完全有可能阻止秦国的扩张步伐。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的抗秦联盟呢?关键在于秦国采取了极其高明的战略部署。秦国决策层深知,一旦六国联合,自己将不堪一击。因此,他们首先将矛头指向最具威胁的赵国。这个选择极具深意:赵国不仅实力强劲,而且地理位置靠近秦国,先灭赵国既能消除最大威胁,又能切断其他国家的支援通道。
在秦国集中力量攻打赵国时,其他诸侯国却犯下了致命的战略错误。燕国、楚国、齐国这三个有实力干预的国家,竟然将这场战争视为普通的诸侯争霸。他们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幸灾乐祸,甚至想从中渔利。史料记载,燕国就曾趁火打劫,偷袭过赵国。这种短视的行为正中秦国下怀。
与此同时,实力较弱的韩国和魏国在秦国的军事压力下相继灭亡。等到燕、楚、齐三国意识到事态严重时,秦国的统一大势已成,再想反抗为时已晚。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六国的灭亡并非偶然,而是缺乏战略眼光、各自为政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