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版】
孙禄堂的南京五日与镇江创业之谜
兰台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探讨武术大师孙禄堂为何仅在南京国术馆停留五天,便转赴镇江创办江苏省国术馆。文章引发热议,不少读者认为南京国术馆推崇拳击、摔跤是“偏离正统”,而孙禄堂坚持让学员从“三体式”“无极式”桩功入门才是“正道”,甚至断言其弟子未来成就会远超南京学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1933年国考的意外发现
为探究真相,兰台决定从1933年第二次全国武术国考入手(1928年第一次国考时孙禄堂刚到镇江四个月,影响有限)。然而查阅资料时,一个惊人事实浮出水面:江苏省国术馆竟无一人参赛。进一步调查发现,该馆早在1931年就已关闭,孙禄堂也于同年离职。这意味着,这位武术泰斗亲手创办的官方武馆,仅运营三年便黯然退场。
江苏国术馆的兴衰内幕
据《历史上的江苏省国术馆小考》记载,该馆成立于1928年7月,仅比南京国术馆晚两个月,由江苏省主席钮永建鼎力支持。馆内教学完全由孙禄堂主导,师资由其亲自选拔,待遇极为优厚:普通教官月薪100大洋(约合现今5万元),而当时鲁迅在北京买四合院仅需300大洋。值得注意的是,馆址设在镇江而非南京,却仍能获得丰厚资源,足见政府重视。
矛盾的教学设定与家族安排
尽管孙禄堂以“南京国术馆学制太短”为由离开,但江苏馆同样设定一年学制,且主要面向军警群体。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不仅亲自管理,还安排儿子孙存周和17岁的女儿孙剑云担任教官。女子班本计划招生20-30人,最终却仅有寥寥数人报名,实则为孙剑云“量身定制”。
经济断供与真实离任原因
1931年3月,钮永建调任南京,江苏馆失去财政支持。同年10月,孙禄堂携家人离馆。有说法称其因与继任主席顾祝同不合,但史料显示顾12月才上任,矛盾并不成立。真相是:镇江生源匮乏,省内更倾向将学员送往南京,加之经费枯竭,孙禄堂只得返京。所谓“因九一八事变忧国辞职”的说法亦站不住脚——孙氏父子并未参与任何抗日行动。
结语:未解的深层次动机
孙禄堂的离开究竟是经济压力所致,还是另有隐情?欢迎读者在评论区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