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法国南部和北部分别是什么人种?为什么长相差异这么大?
创始人
2025-10-08 13:33:39
0

法国人长得不一样,真不是巴黎阳光更文艺、马赛海风更浪漫的事儿。同一个国家,南边像意大利亲戚,北边却像德国表哥,街上走一圈,宛如穿越半个欧洲。

有人说是吃饭方式不一样,有人说是气候惹的祸,其实根子早埋在两千年前的地里。

凯尔特人、罗马人、日耳曼人轮番上场,把法国的脸谱画得花枝招展。今天这篇就带你一层层扒开这张脸,看看法国人的五官、性格、身材背后,到底藏着多少历史碎片。

法国南北,不是画风不同,是根长得不一样

如果拿巴黎的白领和马赛的渔夫站在一块儿,不熟的人还以为是两个国家。一个冷白皮,一个深麦色;一个眼睛浅得像冰湖,一个黑得像橄榄核。这种“分裂式长相”,不是化妆,也不是晒的,是写在基因里的。

法国人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后代,而是三路人马凑的一锅烩汤。

最早住在这块地的是凯尔特人,尤其集中在今天的法国西北部,也就是布列塔尼半岛。公元前58年罗马军团越过阿尔卑斯山打进高卢,一边打仗一边联姻。结果就是,高卢人变成了高卢-拉丁混血。这拨混血人,后来成了法国南部的主干。

南部人讲究“热”,热血、热情、热阳光,这都写在脸上。地中海沿岸的拉丁型人种,肤色偏暗,眼球颜色深,头发多是暗金色或黑色。地理学上称为“地中海型”。像马赛、尼斯、土伦这些南部城市,基本一站一个“中东既视感”。

接着是日耳曼人的到来。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南下,建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王国——“法国”。法兰克人是标准的日耳曼血统,身高腿长,浅发色,浅瞳孔,他们一度统治整个西北欧。

这就解释了为啥法国北部人长得有点德国味,金发碧眼,个子高大,棱角分明。以巴黎为中心向北,一路朝着比利时、德国边境看去,人种类型逐渐变成“北欧+中欧混合版”,称为“大西洋-波罗的海型”。

血统上这几路人混杂也就算了,问题是混得不平均。比如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凯尔特人基因浓;南部的普罗旺斯,拉丁人多;东北边境地区如阿尔萨斯,又是日耳曼人主场。

法国全国范围内的父系基因R1b占据主导,尤其西部比例更高。这个基因来自古代凯尔特人,是欧洲老白男的基因模板。而日耳曼特有的R1b-U106亚型,在东部和北部地区能占到12%,南部仅9%。这些数字,不是专家随口讲的,是现代分子人类学测出来的。

血缘决定骨相,地理造就气候,历史写成脸。一个法国,看似一国,实则三根族脉在不同纬度各走各的风格。长得不一样,是因为“生得就不一样”。

布列塔尼穿毛衣,马赛晒橄榄,这叫饮食基因反射

不是所有外貌差异都写在基因里,很多是写在厨房里的。法国南北看起来像两拨人,那是因为连吃饭都吃出两种人设。

北部人靠黄油,南部人靠橄榄油。

先看气候,巴黎以北,冷湿多雨,靠着大西洋。奶牛养得多,奶油、黄油、奶酪三大件就占了餐桌C位。这种高脂饮食,带来的就是——身材宽厚,体温耐寒。布列塔尼男人穿羊毛衫不出汗,布尔多妇女围着围裙下厨搅面糊,身形饱满,脚步沉稳。

到了南部就换画风。阳光暴晒,地中海气候,油橄榄、番茄、茄子、鱼类是主角。吃得清淡,动得勤快,人也偏苗条,肤色黝黑。普罗旺斯街头,姑娘皮肤晒得光亮,穿着吊带骑自行车,五官立体,轮廓深。不是基因突然变了,是生活方式日积月累把脸都带歪了。

再看语言和性格。南部人语速快,表情多,说话手舞足蹈;北部人语调平稳,讲究逻辑。一个文艺,一个理性。南部人看球会骂街,北部人看书会写诗。这种性格,在一部2008年法国喜剧《欢迎来到北方》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一个南方邮局干部被调到法国北部,结果发现——当地人话听不懂,穿得厚,饭吃得咸。两拨人像来自两颗星球。但他们却住在同一个国家,拿同一种护照,唱同一首国歌。

法国不是地理一张地图,而是文化和气质三张叠图。巴黎是剪裁精致的西装,马赛是斜阳里晒的白衬衫,布列塔尼是深夜的呢绒大衣。穿什么吃什么,就长什么样。这种“生活反射”的人种外貌差异,看得见,摸得着,改不掉。

高卢雄鸡怎么凑起来的?DNA都吵过架

法国人有个外号叫“高卢雄鸡”,但这只鸡身上羽毛的颜色,很难只画一种。

“高卢”这个词,说到底是政治概念。历史上,高卢人是指生活在今天法国境内的凯尔特人。但是自从罗马人来了,再加上日耳曼人搅了一锅汤,这“高卢”就成了个混血商标。

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巴黎知识分子开始推行“法国民族”的构建工程。他们选了“高卢人”当祖先符号,是因为凯尔特人没有现成国家,象征中立、自然、勇敢。

这个选择让所有法国人都能找到“原始身份”,不管你是东边的日耳曼后裔,西边的凯尔特遗民,还是南边的拉丁混血。

但现实中,这种统一是“文化制造”。法国人的父系R1b普遍率高达80%,母系H基因也广泛存在,说明混血早在千年前就完成了。语言、宗教、教育制度是这锅民族粥的搅拌棒,而非分层工具。

布列塔尼人至今保留凯尔特语残片;阿尔萨斯居民说带德味的法语;马赛人对罗马足球队比对巴黎更亲。这些“小差别”藏在餐桌、电视、理发店、婚礼里,却都不妨碍他们在大选时一起投票,在国庆日一起举旗。

法国是一个用“同一面国旗”掩盖了“三个长相”的国家。历史选了混血,政治塑了统一,文化填了空白。长得不一样没关系,关键是认得同一个身份证。

这种“异中求同”的建国思路,在全球民族国家中都算独特。不是以血统整合民族,而是以认同整合国族。看上去很自由,其实极讲章法。法国人长得像意大利人、德国人、比利时人各取一段,最后却拼成一个法国脸。

这张脸,揉着凯尔特人的鼻梁、罗马人的下颌、日耳曼人的颧骨,拼起来,就是今天的法国身份证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登高易跌重、刚强最易折等类似的古谚中,蕴含着相似的道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心怀恶意的...
【图集】秋日调色盘!观山湖公园... 11月11日,贵阳市民在浓郁秋色的观山湖公园悠闲散步赏秋色美景,惬意十足。时下虽已立冬,但观山湖公园...
原创 皮... 1977年,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但由于他在军队中的资历相对较浅,军内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是老帅叶...
铁轨上的烽烟:华北铁路与抗日战... 铁轨上的烽烟 华北铁路与抗日战争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华北铁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的命脉,更是敌我双方争...
60岁老男孩,退休玩艺术、造房... 叶鸿平 & 俞文伟 THE DESIGNER & THE HOST 叶鸿平(左),当代艺术家,自苏州...
娃娃唱大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 长安大戏院《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荀派折子戏专场》的舞台上,年龄最大的演员不过20岁,最小的14岁...
沉浸式艺术体验重塑城市文化新场... 央广网宁波11月12日消息(记者刘欣莹)2025年秋冬之交,宁波迎来了一场跨越剧场边界的艺术盛宴。从...
原创 比... 根据《尚书》的记载,第一篇是《虞书》,接着才是《夏书》、《商书》和《周书》,因此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并不...
原创 难... 大家都知道,当粟裕得知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全歼时,他因过度疲劳直接晕倒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黄百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