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北京迎来了初冬的第一场雪。细碎的雪花轻轻飘落,为这座千年古都披上了素雅的银装。夜深人静时,中南海丰泽园内依然灯火通明,毛主席正伏在案前批阅文件。此时,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刚刚告捷,但毛主席敏锐地意识到,这仅仅是更大规模战争的前奏。
一个寒冷的夜晚,周总理和时任第一副总参谋长的聂荣臻踏着积雪来到丰泽园。见到聂荣臻,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毛笔,关切地问道:广播播出后,有什么新动静吗?这里提到的广播,是11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参战消息。这则经过毛主席亲自修改的广播稿措辞巧妙,虽然宣布了中国军队参战,却刻意强调是保护鸭绿江水利发电区,成功迷惑了美方情报机构。
这条消息果然让美军产生了严重误判。远东情报司令部的威洛比将军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称,鸭绿江沿线只有约30万中国军队在集结,尚未形成有效战斗力。殊不知,此时志愿军已有四个军、约25万人的部队秘密入朝。毛主席虽未看到这份报告,但从美方的反应中察觉到了他们的轻敌。他接着问:那位司令官最近在忙什么?聂荣臻会意地笑道:麦克阿瑟还在东京的大使馆门前,每天准时接受民众的朝拜呢。毛主席闻言轻笑着引用了《孙子兵法》的名句:兵者,诡道也。
尽管美军情报显示中国参战部队规模不小,但根深蒂固的偏见让他们始终无法正确判断形势。
他们固执地认为中国只是虚张声势,完全误解了我们的战略意图。实际上,中国领导人深知,若放任美军推进至鸭绿江,必将助长国内反动势力,危及新生政权的安全。
与美国不同,中国领导层从更宏观的角度评估局势,认识到出兵朝鲜不仅能稳定国内,还能改善中苏关系。这种战略思维的差异,最终改变了战争走向。后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感叹,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战争,可惜这个认识来得太迟。
毛主席深谙在复杂局势中不能仅靠军事硬实力,更要善用谋略。早在战争爆发前,中国就在东北秘密组建边防军。虽然这个情报被美国间谍获取,但美方并未重视。志愿军入朝时,中国故意利用情报漏洞,通过间谍传递误导信息。直到10月19日正式入朝,中国仍严格保密,仅限高级干部知晓。志愿军还采用电子干扰、更改番号等手段,成功让美军误判为小规模行动。
然而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南朝鲜军队俘虏大批中国士兵后,审讯发现他们来自不同部队。但美军指挥官仍固执己见,当美联社记者询问被俘中国士兵的情况时,沃尔顿·沃克竟荒谬地反驳:洛杉矶也有很多墨西哥人,难道洛杉矶就是墨西哥的城市吗?
第一次战役后,麦克阿瑟仍怀疑中国军队的存在,甚至派飞机侦察鸭绿江对岸。殊不知,志愿军将士正身着白色伪装服,静静潜伏在冰天雪地中。第二次战役前夕,毛主席指示彭德怀示敌以弱,故意后撤部分部队。美军因此误判志愿军仅有5-7万人,而实际东线兵力已达15万。
随着战局发展,毛主席决定公开参战事实。11月2日起,《人民日报》开始报道抗美援朝消息,保家卫国的号召响彻全国。11月8日,官方正式确认志愿军入朝,全民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这场宣传运动将国家意志转化为全民行动,为战争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