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明朝六朝元老的传奇人生
胡濙是明朝中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官员,他出生于江苏武进。这位不凡的人物从出生起就与众不同——据记载,他刚出生时满头白发,如同雪染一般,这个奇特的现象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头发才慢慢转为正常颜色。天资聪颖的胡濙在建文二年(1400年)高中进士,初入仕途便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重要职位。三年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他又调任户科都给事中,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仕途生涯。
当时正值明朝政局动荡时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皇宫大火中下落不明。虽然官方认定建文帝已葬身火海,但民间一直流传着他可能逃出生天的说法。这个谜团让新登基的朱棣寝食难安,于是他决定派遣精明能干的胡濙秘密查访此事。
永乐五年,胡濙奉皇命带着多道密诏,开始了长达九年的秘密调查。他走遍大江南北,从繁华州府到偏远乡村,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虽然始终未能找到建文帝的确切下落,但胡濙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民间隐情,都如实上报朝廷。直到永乐十四年,这场旷日持久的秘密调查才告一段落。
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建文帝的种种传言渐渐平息。朱棣的疑虑也有所缓解,但他并未完全放弃追查。在此期间,胡濙的忠诚与能力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委以更多重任。
永乐十七年,胡濙奉命巡察江浙湖湘等富庶地区,历时四年才返回京城。据说他回京复命时,朱棣刚刚午睡醒来,听闻胡濙归来,立即召见。君臣二人促膝长谈至深夜,胡濙详细汇报了这些年的所见所闻。
此时朝堂上,关于建文帝的议论已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太子朱高炽监国表现的关注。汉王朱高煦屡进谗言,朱棣便派胡濙秘密调查太子。经过细致考察,胡濙如实禀报太子监国期间并无过失,这让朱棣龙颜大悦。
仁宗朱高炽即位后,胡濙的仕途更上层楼,先后担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祭酒等要职。宣德六年,南京户部尚书张本去世,宣宗朱瞻基钦点胡濙接掌户部。
面对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胡濙大胆建议削减不必要的开支,甚至反对一些减免赋税的政策。虽然因此遭到皇帝训斥,但他的地位依然稳固。一次御宴上,朱瞻基还特意表彰了胡濙等老臣的功绩。
英宗朱祁镇登基后,朝廷财政吃紧。胡濙上奏建议缩减皇室用度,裁减僧侣人数,这些节流措施都得到了采纳。但一次意外让他仕途受挫——南京礼部官印两次遗失,虽然最终找回,胡濙还是因此入狱,所幸很快获释。
正统九年,年届古稀的胡濙首次请求致仕未获批准。在土木堡之变的危急时刻,面对迁都的提议,他力排众议,与于谦等大臣一起稳定朝局,坚决主张固守北京。
景泰年间,年迈的胡濙逐渐淡出政事。英宗复辟后,他仍抱病上朝,最终获准退休。回到家乡的胡濙安享晚年七年,以八十九岁高龄辞世。这位历经六朝、为官近六十年的元老重臣,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忠臣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