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那位在2008年大选中意气风发的黑人政治家。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总统,他的当选被全球视为美国种族平等的重要里程碑,似乎印证了这个国家人人都有机会的承诺。然而若客观评价,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双重性:作为黑人奋斗的象征,奥巴马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若以总统执政表现来衡量,他的八年任期却留下了诸多遗憾。
让我们先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成长轨迹。1961年,奥巴马在夏威夷檀香山出生,他的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经济学家,母亲则是美国堪萨斯州的白人人类学家。这段跨国婚姻很快破裂,父亲返回肯尼亚后仅在1971年与儿子见过一面,便因车祸离世。年幼的奥巴马跟随母亲在印度尼西亚生活了四年,这段异国经历让他早早接触多元文化。十岁回到夏威夷后,他进入以白人学生为主的普纳胡私立学校就读,靠着奖学金完成学业。青少年时期的奥巴马酷爱篮球,也曾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尝试过大麻,但并未影响学业。从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前往芝加哥贫困的南区担任社区组织者,这段经历为他日后从政积累了宝贵的人脉资源。
1988年,奥巴马进入哈佛法学院深造,并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毕业后他回到芝加哥从事民权律师工作,同时与米歇尔组建家庭。值得一提的是,米歇尔曾是他实习期间的指导律师,这段职场恋情最终修成正果。在踏入政坛前,奥巴马还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任宪法学讲师。1996年,他正式开启政治生涯,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那场激情澎湃的主题演讲,让他一夜之间成为政坛新星,并顺利当选联邦参议员。需要指出的是,与多数黑人政治家不同,奥巴马成长于中产家庭,这种特殊的成长背景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游走于不同族群之间。
从种族平等的角度看,奥巴马的成功确实具有划时代意义。在美国这个黑人仅占13.4%人口的国家,种族歧视的历史阴影始终存在——直到1964年才废除种族隔离制度,1957年甚至需要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因此,当奥巴马以52.9%的普选票和365张选举人票入主白宫时,整个黑人社区沸腾了。2008年黑人选民投票率飙升至65.2%,创下历史新高。他的混血身份反而成为优势,让不同族裔的选民都能产生认同感。在任期间,奥巴马的支持率在黑人群体中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这种影响力还带动了更多少数族裔参政议政。可以说,他为无数青少年树立了美国梦可实现的鲜活榜样。
然而若论执政实绩,奥巴马的表现就逊色许多。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他推出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虽然稳定了金融体系,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到2016年离任时,美国国债几乎翻倍,达到19.9万亿美元。引以为豪的奥巴马医改虽然使3000万人获得医保,却因保费上涨引发中产阶级不满。外交领域,击毙本·拉登的行动固然漂亮,但中东局势依然混乱,ISIS势力坐大。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位黑人总统任内种族矛盾反而加剧,弗格森事件、巴尔的摩骚乱等种族冲突频发。政治极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使许多政策难以推进。
卸任后的奥巴马过着优渥的生活,通过出版回忆录、参与影视制作等方式积累了大量财富。虽然偶尔会为民主党候选人站台,但整体上已逐渐淡出政治核心圈。回望他的政治遗产,我们可以说:作为打破种族壁垒的象征,奥巴马的成功无可争议;但作为治理国家的总统,他的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这种矛盾性或许正是其政治生涯的最佳注脚——他改变了美国政治的面貌,却未能真正改变美国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