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青辉说史,我们虽然并非专业历史学者,但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真挚热爱。希望能在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那些令人着迷的往事。
说到明朝,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种特殊的情感。毕竟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这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统一王朝。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强调民族差异,因为中华文明本就是多元一体的。但不可否认,这个朝代的汉人特质确实让它显得与众不同。
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明朝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最著名的当属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这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历史上堪称奇迹。无论当时朝廷的初衷如何,这支庞大的舰队远航至非洲东海岸,展现出的航海技术比欧洲大航海时代早了近百年,至今想来仍令人心潮澎湃。
更值得称道的是,明朝始终坚持不割地、不和亲的原则,践行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念。可惜到了末年,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却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北有满清铁骑压境,内有李自成农民军起义。最终,在1644年那个春天,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于煤山,以死殉国。而李自成也给予了这位末代君王应有的尊重,为他举行了体面的葬礼。
然而,与皇帝的壮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明朝大臣的表现却令人唏嘘。京城陷落后,这些曾经的朝廷重臣竟争先恐后地向大顺政权投诚。在他们看来,新朝建立必然需要文官体系,这正是他们继续做官的好机会。从现实角度考虑,这种选择似乎无可厚非,但对照崇祯的殉国之举,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有趣的是,李自成对这些前明官员的态度颇为包容。毕竟新政权确实需要熟悉政务的文官。不过他也设立了年龄、能力等选拔标准。其中最荒唐的莫过于原明朝吏部官员刘廷谏的求职经历。当大顺丞相牛金星以他年迈为由婉拒时,这位老臣竟声称:只要得到重用,我的白发就能返黑!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番荒谬的说辞居然真的让他获得了录用。这段插曲,成为了明末官场百态的一个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