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自幼勤奋好学,既熟读诗书又苦练武艺,堪称文武全才。他不仅武艺超群,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还留下了《满江红》这样的千古绝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严于律己,德才兼备,始终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关羽年轻时曾因杀人逃亡,后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他虽武艺不凡,但文化修养不高,性格又颇为孤傲,甚至对孙权说过虎女岂可嫁犬子这样傲慢的话。
单从表面来看,岳飞是近乎完美的民族英雄,而关羽不过是个性鲜明的武将。但现实却是:关羽被供奉在庙堂之上,享受万人香火;岳飞却只能在西湖畔独对残月,默默看着关羽的风光。这究竟是为何?
首先,封建统治者更偏爱听话的臣子。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关羽,最终成为武圣人,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形象。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即便在曹操阵营时,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仍选择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这种绝对的忠诚,正是帝王们最看重的品质。
反观岳飞,他坚持北伐的主张与宋高宗求和的意愿相悖,更因建议立储触犯了帝王大忌。手握重兵却不听话的将领,自然让统治者心生忌惮。正因如此,后世帝王也都对岳飞保持距离。
其次,普通百姓更易接受接地气的英雄。岳飞过于完美,让人望尘莫及;而关羽从卖枣小贩到一代名将的传奇经历,以及快意恩仇的性格,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他的忠义人设既符合统治者需求,又易于百姓效仿。
最后,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关羽的故事家喻户晓,从桃园结义到败走麦城,每个情节都深入人心。而岳飞虽也有传奇经历,却缺少这样一部传世巨著的传播。
历史长河中,英雄的命运往往不由个人决定。正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是非成败终将随时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