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晚年为何要除掉忠臣樊哙?一切源于一个女人
吕雉:刘邦最畏惧的女人
晚年的汉高祖刘邦最担心的并非北方匈奴的威胁,而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吕雉。这对患难夫妻虽然曾共同打天下,但刘邦晚年移情别恋,特别宠爱戚夫人,甚至想废长立幼,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这导致夫妻关系彻底破裂。吕雉绝非普通女子,她政治手腕高超,在朝中培植了庞大的势力。刘邦深知自己死后,吕雉极可能对戚夫人母子下毒手(历史证明,刘邦去世后吕雉确实残忍杀害了戚夫人母子)。
刘邦的临终布局
为了保全爱妾和幼子,稳固刘氏江山,刘邦在生命最后阶段开始着手削弱吕雉的势力。他需要为戚夫人和刘如意铺好后路,避免他们落入吕雉的魔掌。
樊哙的特殊身份
那么这与开国功臣樊哙有何关联?樊哙是刘邦的生死之交,当年提着杀猪刀跟随刘邦打天下,忠心耿耿。在著名的鸿门宴上,面对项羽的威胁,他毫不畏惧地挺身护主。按理说,樊哙对刘邦绝无二心。但问题在于:樊哙的妻子是吕雉的亲妹妹。刘邦不得不考虑,自己死后,这位心腹大将究竟会站在哪一边。
帝王最惧内患
古语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历代明君最忌惮的往往不是外敌,而是身边的近臣。从齐桓公被饿死宫中,到秦始皇暴毙于巡游途中,历史教训不胜枚举。像赵高、易牙这样的奸佞之臣,就像暗处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给皇权致命一击。作为开国皇帝的刘邦,自然深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道理。
刘邦的功臣清洗
登基后,刘邦先后处决了韩信、卢绾、英布、彭越、臧荼等开国功臣。唯独樊哙因吕后妹夫的身份无人敢动。但随着刘邦与吕后矛盾激化,樊哙被推到了政治漩涡的中心。
戚夫人集团的指控
刘邦病重期间,以戚夫人为首的势力联合诬告樊哙密谋兵变,意图杀害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戚夫人仗着刘邦宠爱,在后宫公然与吕后对抗,并鼓动刘邦改立其子为太子。朝野皆知刘邦偏爱戚夫人,甚至有意废长立幼。而吕后对戚夫人恨之入骨,樊哙作为吕后妹夫,若赵王如意继位,必将受牵连。刘邦判断樊哙为自保定会全力支持吕后。
刘邦的顾虑
作为汉朝大将军,樊哙手握重兵,若趁刘邦病危发动兵变易如反掌。无论樊哙是否真有反心,为保戚夫人母子安全,刘邦都决定除掉他。此前苦于没有借口,如今正好有人弹劾樊哙谋反,刘邦便顺水推舟,以谋反罪名下令处死樊哙。
陈平的妙计
但深思后刘邦意识到:樊哙在军中威望极高,贸然处决恐引发兵变。这时足智多谋的丞相陈平献计:以商议国事为由调樊哙离营,同时派开国大将周勃接管军权。这样既能抓捕樊哙,又可避免军中动荡。刘邦采纳此计,命陈平全权处理。
戏剧性转折
陈平深知樊哙既是开国元勋又是吕后妹夫,不敢擅自处决,便将樊哙囚于车中押往长安。不料押解途中刘邦驾崩。正是这一手下留情的举动,使陈平后来获得吕后重用,在吕后清算刘邦旧臣时得以保全性命。陈平审时度势的本事,堪称历史顶级。
根本原因总结
刘邦欲杀樊哙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樊哙作为吕后集团核心成员,身兼军政大权,刘邦恐其坐大;
2. 樊哙与吕后关系特殊,若赵王如意继位,手握兵权的樊哙必将成为吕后政变的主力。为保护戚夫人母子,刘邦不得不除掉樊哙。
帝王心术的残酷
政治是场无声的厮杀,臣子生死全在君王一念之间。尽管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但终究是臣子身份。正如古训所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权力面前,亲情与功勋都显得如此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