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时间拨回到五百年前,你手里拿着一张世界地图,看到的会是怎样的场景?别说你不信,那时候的美洲大陆、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居住的几乎都是黄皮肤的人。
可等你再低头看今天的地图,会发现这些地方早已换了颜色,成了白人的天下。这中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翻天覆地?
14世纪的地球,人类的活动圈子大多还局限在各自大陆。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一枚小小的指南针。中国人发明了它,阿拉伯人传递了它,最后欧洲人捡到了宝。就像今天的互联网技术一样,一旦扩散开来,就不再是谁的专利,而是改变整个世界的钥匙。
有了指南针,欧洲人终于敢离开海岸线,去闯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你可以想象,以前他们出海,就像蒙着眼睛走夜路;现在手里有了“导航仪”,胆子立刻就大了。
于是,15世纪的欧洲像突然开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一个接一个成了“探险明星”。1492年,哥伦布原本想绕道去印度,结果阴差阳错踏上美洲。这个误会,直接拉开了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幕。
我常常会想,如果你手里只是一根木棒,对面却有人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拿着火枪,还穿着铁甲,这场对决是不是注定没有悬念?
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带着不到200人闯进印加帝国,最后只剩下168人。但就是这么点人,硬是灭掉了一个帝国。换句话说,这就是现代军队和冷兵器部落的对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更致命的,其实不是火枪大炮,而是随船而来的疾病。天花、鼠疫、霍乱,这些在欧洲早已习以为常的瘟疫,对美洲原住民来说却是“黑天鹅”。他们的免疫系统毫无防备,结果就是人口雪崩。
有人估算,短短几十年,美洲原住民人口减少了九成。想象一下,原本1000万人口的土地,最后只剩下不到100万。那真是比战争还要绝望。
大航海的风暴并没有停在美洲。18世纪,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一眼看到大片土地,便宣布这里是“无人之地”。原住民活生生在眼前,却被当成空气。接下来的故事不用多说——屠杀、驱逐、强制同化。几万年生活在这片大陆的主人,沦为少数。
同一时期,俄国人跨过乌拉尔山,挥师进入西伯利亚。那片13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是雅库特人、楚科奇人、布里亚特人等黄种部落的家园。可短短几百年,如今西伯利亚成了俄罗斯人的天下,原住民只能在边缘苟延残喘。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这只是几百年前的血与火。但换个角度看,现代其实还有“升级版”的空间挤压。
比如日本的“横田空域”。在自己家门口的天空,日本飞机起飞还得先问美国人点头同意。这就好像你在自己家厨房烧个菜,还得看住客心情,荒谬不?
再看看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八百多个散落在各大洲。很多亚洲国家名义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在关键时刻要看别人脸色。这种“无形的殖民”,比直接占领更隐蔽,也更高明。
在我看来,这500年的世界变化,背后的逻辑其实不复杂。
第一,技术决定命运。指南针、火枪、大炮、蒸汽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重新洗牌的时刻。第二,制度是深层力量。欧洲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形成了能动员资源、推动创新的制度。而当时很多黄种人社会还困在传统农业文明里,自然就失去了主动。
历史不能重来,但能带来反思。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再悠久的文明,如果在关键技术上掉队,也可能瞬间沦为猎物。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