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逐段重述这段历史故事:
玄武门之变的爆发原因其实很现实。当时李世民已经被逼到了绝境,如果他不先下手为强,很可能就会是死路一条。这场政变可以说是他最后的生存机会。
当时的形势对李世民极为不利。他的大哥李建成不仅得到父亲李渊的偏爱和支持,还联合了弟弟李元吉一起对付他。他们用尽各种手段:派刺客暗杀、在酒里下毒。更过分的是,他们还挖李世民的墙角,用重金收买他的得力干将尉迟恭和段志玄,还向李渊进谗言,把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心腹调走。
眼看着自己的势力被一点点削弱,李世民知道再不动手就晚了。于是玄武门之变爆发了,他果断出手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子嗣,最终登上皇位。
胜利后的李世民开始享受胜利果实。他不仅把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收入后宫,还曾将堂兄的姬妾也纳入宫中。不过后来这位堂嫂又被送回家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这位倒霉的堂兄就是庐江王李瑷。唐朝建立后,李渊对亲戚们都很照顾,封李瑷为庐江王,让他担任要职。虽然李瑷打仗不太行,但毕竟是自家人,后来还是被派去镇守幽州。
李渊知道李瑷能力有限,就派了猛将王君廓去辅佐他。这个王君廓打仗是把好手,但人品很差。他曾经为了拉叔叔下水,诬陷叔母与人私通;在投靠唐朝前还多次诈降,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
在幽州时,王君廓深得李瑷信任,两家还结了亲家。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担心支持李建成的李瑷造反,就假传圣旨召他进京。李瑷不敢去,找王君廓商量,结果被这个好亲家给坑了。
王君廓怂恿李瑷造反,等李瑷真的起兵后,他立即反水杀了李瑷向李世民邀功。因为这个功劳,王君廓升官发财,李瑷的家产和女眷都被他接收了,其中一位姬妾被李世民看中,留在了宫中。
按说李瑷的姬妾算是李世民的堂嫂,这样合适吗?其实在当时并不算太出格。李世民在这方面本来就不太讲究,他连弟媳杨氏都纳入了后宫,还生了孩子。杨氏很得宠,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甚至想立她为后。
有人说这是因为杨氏出身名门望族,李世民是为了拉拢其家族。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霸占弟媳的名声确实不太好听。不过比起政治利益,这点名声对李世民来说不算什么。既然连弟媳都收了,收个堂嫂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为什么后来又放堂嫂回家了呢?这就要说到贞观二年的一次君臣对话了。
当时李世民请大臣王珪喝酒,指着身边的美人说这是李瑷的姬妾。王珪很聪明,他问李世民觉得李瑷强占人妻对不对。李世民当然说不对。王珪就借机劝谏:既然李瑷不对,那陛下这样做就对吗?
李世民听懂了王珪的弦外之音,承认自己做得不妥。关于这位堂嫂的结局,史书记载不一,但最可能的是李世民把她送回家了。毕竟作为要当明君的皇帝,没必要为个女人坏了自己的名声,后宫佳丽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