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席卷全国的大革命浪潮遭遇挫折,许多革命者从失败中觉醒,纷纷在全国各地组织武装起义。就在这一年的9月,毛泽东同志来到群众基础深厚的湘赣边界地区,与卢德铭率领的警卫团共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起义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连总指挥卢德铭也在掩护部队撤退时英勇牺牲。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果断决策,通过著名的三湾改编重整部队,随后率部登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秋收起义的指挥层中,总指挥卢德铭的英勇事迹广为人知,这位年仅22岁的年轻将领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而鲜为人知的是,起义部队还有一位同样出色的副总指挥,他不仅幸存下来,还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就是韩浚。韩浚1893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立志改变命运,通过刻苦学习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后来的开国元帅徐向前、大将陈赓成为同窗。在学期间,韩浚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其出色的表现被组织选派到苏联红军大学深造。
学成归国后,韩浚担任红二方面军警卫团参谋长,奉命与南昌起义部队会师。然而当警卫团抵达江西时,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在上级指示下,韩浚与团长卢德铭转战湘赣边界,参与领导了秋收起义。当时起义军领导层人才济济: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韩浚任副总指挥,麾下还有罗荣桓、谭政等日后成为开国元勋的优秀将领。以韩浚的资历和能力,若坚持革命道路,建国后至少能获得大将军衔。但令人惋惜的是,他在战斗中被俘后未能坚守信念,转而投向了国民党阵营。
蒋介石对这位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格外器重,在蒋的提拔下,韩浚很快晋升为少将旅长。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参与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步步高升,到1945年已官至中将军长。然而在解放战争中,这位曾经的抗日名将却成为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急先锋,最终在莱芜战役中兵败被俘。从1927年叛变到1947年被俘,韩浚在国民党阵营中效力长达20年,思想已完全转变。
被俘后,韩浚先被送往潍坊解放军官训练团接受思想改造,后转入战犯管理所。经过14年的劳动改造和政治学习,1961年政府鉴于其改造表现和早年对革命的贡献,决定对其特赦。重获自由后,年近七旬的韩浚被安排在武汉定居,先后担任湖北省文史专员、政协委员等职,还受邀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晚年生活安稳的韩浚曾撰文回忆:我是黄埔一期学生,原国民党七十三军中将军长,如今九十高龄,身心康健。1989年9月,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以96岁高龄在武汉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