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作为北宋政权的延续,自然承袭了北宋的政治传统。提起北宋政治,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独特的文官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官集团掌握着朝廷大权,有效制衡了武将、宦官和外戚的势力扩张。然而这种政治格局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端——国家军事实力日渐衰微。虽然文官政治保障了北宋政局的长期稳定,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当历史车轮转到南宋时期,这种政治模式的弊端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暴露无遗。当时南宋同时面临着北方蒙古铁骑的威胁和女真金国的虎视眈眈。
在连年征战中,南宋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其中以岳飞和文天祥最为著名。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战功赫赫,被后世誉为支撑南宋初期危局的中流砥柱。很多人误以为南宋在岳飞之后便没有名将,这其实是个误解。孟珙就是继岳飞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堪称南宋后期的擎天玉柱。他不仅率领宋军给予金国致命一击,更是一雪靖康之耻的前仇,完成了岳飞未竟的北伐夙愿。但令人唏嘘的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其形象后来竟出现在春宫图中,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南宋灭亡后说起。
在绍定五年,金国与蒙古爆发了著名的三峰山之战,金军惨败。眼看国家将亡,金国恒国公武仙竟率二十万大军转攻南宋,企图夺取四川作为最后的根据地。此前南宋一直作壁上观,武仙原以为这次突袭能轻易得手,却不知孟珙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次年,孟珙率军大破金军,斩首五千余人,俘获四百多名将士。随后他乘胜追击,接连攻占金国重镇吕堰,迫使邓州守将举城投降。此役南宋一举夺得邓州五县二十余镇,其他守将见状纷纷归降。七月,武仙乔装潜逃,孟珙率军全歼剩余七万金军,缴获军械马匹不计其数。
金国图谋四川的美梦就此破灭,这场胜利极大缓解了蒙古军队的压力。当时蒙古主力正围攻蔡州,孟珙在获胜后立即率两万精兵北上会师。途中遭遇两万金国骑兵阻击,士气高昂的宋军在孟珙指挥下迅速击溃敌军,一路追杀至高黄坡,最终驻扎在蔡州城南。此时蔡州战事胶着,蒙古军久攻不下。南宋援军的到来受到热烈欢迎,蒙军对宋军歼灭武仙部队的战绩赞不绝口。蒙古将领塔察儿与孟珙惺惺相惜,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在随后的蔡州之战中,两军密切配合,最终大获全胜。此役中,孟珙终于为南宋洗刷了靖康之耻的百年屈辱。
然而个人情谊改变不了国家间的利益冲突。灭金后的蒙古已成为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自然不会放过南宋这块肥肉。1236年,塔察儿率中路军进攻蕲州,孟珙奉命驰援。这对昔日的结义兄弟不得不兵戎相见。鉴于蔡州之战的教训,塔察儿避其锋芒,转攻江陵。这个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西通巴蜀,东连吴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堪称南宋的命脉所在。
孟珙闻讯立即挥师驰援。他采用独特的战术:命令部队频繁更换旗帜和军服颜色,迷惑敌军判断;夜间在江面排列火把,制造大军增援的假象。这些计策成功扰乱了蒙军部署。抓住敌军混乱之机,孟珙率军一鼓作气连破二十四座敌营,全歼蒙古水军。失去战船的蒙军只能撤退。这场大捷彻底扭转了长江战局,使南宋转危为安。
但就是这样一位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其形象却出现在《尝后图》这样的春宫画中。据野史记载,端平元年蒙宋联军攻破金国都城时,孟珙部下曾侮辱金哀宗的后妃。这个传闻在南宋民间广为流传,画师据此创作了《尝后图》。令人深思的是,这幅画在当时竟受到官民的热捧。究其原因,要追溯到百年前金国将领侮辱宋徽宗、钦宗后妃的国耻。在时人眼中,这幅画似乎象征着南宋终于洗雪了当年的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