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秀才的真实地位与生活状况,社会上存在不少误解。很多人喜欢将秀才与现代学历或职位进行简单对比,但往往得出片面结论。有人认为秀才就是一群只会死读书的失败者,生活潦倒不堪;还有人觉得他们连功名都没混上,穷得叮当响,所以才有穷秀才的说法;更夸张的是,某些人甚至觉得现在的村官都比古代秀才威风。
这些观点其实都经不起推敲。持有这些看法的人,多半缺乏深入思考,只是随波逐流地重复一些道听途说的观点。今天,我们就来认真探讨一下:古代秀才的真实处境究竟如何?他们真的那么穷困潦倒吗?在社会上到底处于什么地位?
首先,我们来看看考取秀才的难度。以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清朝为例,考秀才可比现在上211重点大学难多了,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名校硕士毕业。而且一旦考上,在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尊敬。清朝时每三年举行两次秀才考试,考生要连过三关:先是知县主持的县试,然后是知府主持的府试,这两关都过了才能获得童生资格——这还只是获得了考秀才的入场券而已。
实际上,古代秀才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物以稀为贵,作为经过严格选拔的精英,他们可是封建社会基层的重要人物,生活比普通老百姓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