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5年第3期
研 究 与 探 索
五代、北宋初期越窑商品瓷摭谈
On the Commercial Porcelain of Yue Kiln in the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牟宝蕾(WanMu Baolei)(3)
仿制、调试、求存:井陉窑的窑业生存策略
Imitation, Adjustment and Struggle: On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n the Kiln Industry of Jingxing Kiln
…………刘翔宇(Liu Xiangyu)(9)
龙泉务窑遗址出土白瓷、三彩陶器的科技分析——兼及何家坟辽墓NM11出土黄釉陶器
Scientific Analysis on the White Porcelains and Three-Color Glazed Potteries Unearthed from Longquanwu Kiln Site and Yellow Glazed Potteries Unearthed from NM11 of Hejiafen Cemetery in the Liao Dynasty
…………方涛,谭勇,李永强,裴亚静,陈亚,高丽荣(Fang Tao, Tan Yong, Li Yongqiang, et al.)(17)
辽代龙泉务窑纪年陶瓷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Study on the Dated Ceramics of Longquanwu Kiln and Related Issues
…………裴亚静(Pei Yajing)(27)
考 古 发 现 与 调 查
淄博市临淄区西孙墓地东南区战国墓葬考古发掘简报
The Excavation on the Warring-States Tombs of the Southeast Area of Xisun Cemetery in Linzi District, Zibo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临淄区文物保护中心(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tc. )(41)
古 代 建 筑
河北唐墓出土砖仿木斗拱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Wood-Imitation Brick Dougong in the Tang Dynasty Tombs of Hebei
……………孙荣芬,董旭(Sun Rongfen, Dong Xu)(58)
关于蓟州多宝佛塔考古的一些想法
Some Thoughts on the Archaeology of the Duobao Pagoda in Jizhou District
……………陈雍(Chen Yong)(70)
文 物 介 绍 与 研 究
国博藏明万历十七年郭四维诰命考述
Imperial Mandate of Guo Siwei in the Seventeenth Year of the Emperor Wanli Collected by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杨超(Yang Chao)(78)
由士而商:明清至民初高阳于堤韩氏家族之嬗变——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为中心的考察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Han Family at Yudi Village of Gaoyang County fro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Earl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entering on the
Gaoyang Tablet Rubbings Collected by He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刘美然(Liu Meiran)(82)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秋碧堂法书》刻石
On the Engraved Stones of Qiubitang Calligraphy Collected by the Commissions for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Zhengding County
……………程雅玲,崔伟丽(Cheng Yaling, Cui Weili
)(90)
五代、北宋初期越窑商品瓷摭谈
牟宝蕾
【关键词】越窑商品瓷;五代、北宋初期;民窑
【摘 要】越窑从总体上说属于以生产商品瓷为主的民窑。五代吴越国时期,越窑生产的巨量优质青瓷,除了少量为进贡中原皇室的贡瓷外,大多为销往海内外的商品瓷。国内出土资料表明,五代、北宋初期官僚贵族墓多随葬优质的越窑青瓷,而平民墓葬受薄葬风气的影响,出土的越窑青瓷数量相对较少,但不同地区遗址出土的越窑青瓷精品,表明这一时期越窑青瓷通过商品贸易的渠道广泛地进入了世人的日常生活。
仿制、调适、求存:井陉窑的窑业生存策略
刘翔宇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关键词】井陉窑;非著名窑场;生存策略;窑业生态
【摘 要】在中国古代陶瓷史研究中,名窑长期占据学术焦点,致使大量非著名窑场的生存逻辑被忽略。结合文献记载对井陉窑遗址的考古遗存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周边有多处名窑的情况下,采取“仿制—调适—求存”的生存策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井陉窑的发展揭示了非著名窑场并非名窑的“附属”,而是通过注重实用与适应性创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窑火不熄。通过技术互补、市场分层与区域协作,名窑与非著名窑场形成了多元、动态且相互依存的古代窑业生态图景。
龙泉务窑遗址出土白瓷、三彩陶器的科技分析——兼及何家坟辽墓NM11出土黄釉陶器
方涛1谭勇2 李永强3 裴亚静4
陈亚2高丽荣2
【关键词】白瓷;三彩陶器;龙泉务窑;化学元素组成分析;辽代;何家坟NM11出土黄釉陶器
【摘 要】对北京龙泉务窑遗址出土白瓷与三彩陶器标本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与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揭示龙泉务窑白瓷与三彩陶器的原料来源、工艺特征及产品流通等问题。研究表明,龙泉务窑白瓷胎体原料采用“坩子土(高钠黏土)+高铝黏土”的二元配方工艺,白瓷釉料中添加了10%芦苇灰,并利用本地坩子土调节钠含量,三彩陶器则均采用氧化铅作为助熔剂。北京何家坟辽墓NM11出土黄釉陶器的胎釉检测结果与龙泉务窑三彩陶器胎釉化学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成分同源,判定这3件黄釉陶器应为龙泉务窑产品。
辽代龙泉务窑纪年陶瓷器及相关问题研究
裴亚静
【关键词】龙泉务窑;纪年陶瓷器;白瓷;低温釉陶器;辽代
【摘 要】龙泉务创烧于辽代,是为满足南京(今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上层人士和普通百姓用瓷而出现的瓷窑。通过对比窑址出土瓷器标本,确认了北京及周边地区遗址出土的一些纪年陶瓷器为龙泉务窑产品。对这些纪年陶瓷器资料进行梳理和编年,在此基础上对河北宣化辽墓、北京大兴康庄辽墓等部分辽代墓葬、遗址中出土的低温釉陶器进行重新分析,确认其属龙泉务窑产品。对龙泉务窑烧造的注碗、提梁壶、瓜棱执壶、折肩罐等较具代表性的产品的器型和纹饰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龙泉务窑受到定窑的一定影响,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淄博市临淄区西孙墓地东南区
战国墓葬考古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
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2
临淄区文物保护中心3
【关键词】西孙墓地东南区;战国墓葬;山东淄博
【摘 要】2022年,为配合临淄区万泰东城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西孙村的西孙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仅对墓地东南区进行发掘,共发掘土坑竖穴墓154座、祭祀坑13座,年代自春秋早期延续至西汉中晚期。其中 15座为战国墓葬,大部分保存较为完整,出土随葬品共 75件,以陶器和青铜兵器为主。此次考古发掘为临淄地区战国时期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埋葬习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河北唐墓出土砖仿木斗拱初探
孙荣芬 董旭
(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唐墓;砖仿木斗拱;河北地区
【摘 要】利用已公开发布的河北唐墓发掘报告及相关研究资料,以12座具有砖仿木斗拱元素的唐代墓葬为研究对象,对斗拱的位置布局、类型以及形式特征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认为,砖仿木斗拱元素在河北唐墓中出现的时间集中在唐晚期,墓葬等级相对较高,主要分布在墓室和墓门,以柱头铺作居多,铺作形式相对简单,未超过一跳、四铺作的做法。表明晚唐时期是宋元仿木构墓葬流行大发展的前导期,墓室营建中采用砖仿木技术以及仿木构在时人丧葬心理上的社会需求等方面还处于发展初期。
关于蓟州多宝佛塔考古的一些想法
陈雍
【关键词】蓟州多宝佛塔;造像;佛教;道教;认知考古学
【摘 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蓟州多宝佛塔考古工作的宗旨与理念,总结了《蓟州多宝佛塔考古报告》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将十三层密檐砖塔视为多层次遗址,运用考古层位学与类型学方法,按塔层、佛龛顺序、造像组合分析出土文物,发现佛塔装藏的特殊性。在考古报告的基础上,运用情境分析与认知考古学方法,揭示出佛塔装藏的叙事逻辑与象征内涵:第三层为佛教发生,第四层为佛道之争,第五层至第十一层为弘扬佛法,第十二层为汉藏佛教融合,第十三层为佛道共生。装藏设计隐含僧人头脑里的“认知图”,装藏文物以可视符号串联历史事件与佛教哲学,表达方式受俗文学影响,彰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包容特质。
国博藏明万历十七年郭四维诰命考述
杨 超
【关键词】郭四维诰命;明万历十七年;中国国家博物馆
【摘 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道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皇帝赐给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郭四维夫妇的诰命。经考证,郭四维为山东东昌府夏津县人(今山东省夏津县),曾任内丘、紫阳、清苑县知县,池州府知府,于万历十四年(1586)初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整饬密云兵备,三年考满合格升授中大夫,并颁降诰命以褒奖,其妻许氏封为淑人。《夏津县志·古本集注》收录有万历皇帝封赠郭四维家族的五道圣旨,本诰命却未收入。故本诰命可补地方志档案之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是明代诰敕封赠制度的有力见证。
由士而商:明清至民初高阳于堤韩氏家族之嬗变——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高阳碑刻拓片为中心的考察
刘美然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关键词】于堤韩氏;河北高阳;由士而商;晚清至近代
【摘 要】于堤韩氏是高阳四大家族之一,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科举家族。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藏12通有关于堤韩氏的碑刻拓片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于堤韩氏在清代趋于鼎盛,但真正发达源于明末之韩璒,其后主要衍化为韩鼎藩和韩侗两个房支,但这两个房支在科举及仕宦的发展上也并不平衡。清道光之后,韩氏家族成员多弃学从商,并在高阳纺织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于堤韩氏由士而商的变化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北方家族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映射的则是当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时代大变革。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秋碧堂法书》刻石
程雅玲 崔伟丽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河北 正定 050800)
【关键词】《秋碧堂法书》刻石;梁清标;清代;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摘 要】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有正定籍清代鉴藏家梁清标所刊刻《秋碧堂法书》的部分原刻石,包括杜牧《张好好诗》、虞世南摹《兰亭序》、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苏轼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米芾《湘西诗帖》等。刻石雕工精湛,保持了原墨迹的神采风韵,既展现了书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又体现了刻工的高超技艺,是梁氏丰富家藏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来源:学术研究部
上一篇:南梁红色记忆丨红军干部学校
下一篇:《我是八路军》第四集 转战晋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