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不?现在博物馆里当个宝似的商朝甲骨文,最早居然是被人当 “药引子” 嚼着吃的!这事儿说出来都觉得魔幻,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没端稳 —— 谁能想到,那些刻着老祖宗秘密的骨头片子,曾经就混在中药铺的 “龙骨” 堆里,等着被人磨成粉吞进肚子里啊。
这事儿得从清朝光绪年间说起,有个叫王懿荣的官员,这人平时就爱琢磨点古物,没事就喜欢逛古玩市场。有一回他生病了,家里人去中药铺抓药,回来他一看那包 “龙骨”,就觉得不对劲 —— 这骨头上面咋还刻着花纹呢?而且那花纹看着不像随便划的,倒像是有规律的符号。
我跟你们说,王懿荣也是个较真的人,他立马就把药铺里剩下的 “龙骨” 全买下来了,天天对着这些骨头片子琢磨。一开始他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到底是啥时候的东西,上面的符号又是啥意思。后来他对比了一些流传下来的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慢慢觉得这些 “龙骨” 上的符号,可能比青铜器上的文字还要古老。
可惜啊,王懿荣还没琢磨出太多门道,就赶上庚子国难,他不愿意当亡国奴,最后投井自尽了。他收藏的那些 “龙骨”,后来就落到了他的学生刘鹗手里。刘鹗也是个懂行的,他接着研究,还把这些甲骨文拓印下来,出版了一本叫《铁云藏龟》的书。这书一出来,可算是把 “甲骨文” 这个新鲜玩意儿,正式带到了世人面前。
不过你们别以为这就完了,认出是古老文字容易,要读懂上面写的是啥,那才叫难呢!我记得以前看纪录片,说早期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那真是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就拿罗振玉来说吧,他为了找甲骨文的出处,专门派人去河南安阳打听,最后才弄明白,这些 “龙骨” 大多是从安阳小屯村挖出来的 —— 而那个地方,后来证实就是商朝的都城殷墟!
要说解读甲骨文,有个人不得不提,就是王国维。这人厉害到啥程度呢?他居然能通过甲骨文上的文字,考证出商朝的历代国王,还把《史记》里记载的商王世系给补充完整了。我有时候就想,那会儿又没有电脑,也没有现成的字典可查,他们凭着一股子韧劲儿,硬是从这些破碎的骨头片子里,把三千多年前的历史给拼了出来,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智慧啊!
当然了,解读甲骨文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好多字,学者们吵来吵去几十年,都没个统一的说法。就比如有个刻着 “王亥” 的甲骨文,一开始有人觉得是 “王胲”,还有人觉得是 “王该”,直到后来更多的甲骨片被发现,大家才一致认定是 “王亥”—— 也就是商朝人崇拜的祖先之一。
而且你们知道不?一开始大家以为甲骨文都是用来占卜吉凶的,上面写的都是 “今天会不会下雨”“打仗能不能赢” 之类的话。可后来随着解读的深入,才发现上面还记录了商朝的祭祀、农业、军事,甚至还有王室成员的日常琐事。有一片甲骨上居然还写着 “妇好率军出征”,这可是佐证了商朝有女将军的重要证据!
我有时候看着那些甲骨文的图片,就觉得特别神奇。三千多年前,商朝的巫师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下这些符号的时候,肯定想不到,这些东西会在几千年后,从药渣堆里被人拯救出来,还成了咱们了解商朝历史的关键钥匙。现在还有好多学者在研究甲骨文,每年都有新的字被解读出来,说不定再过几年,咱们就能读懂更多老祖宗留下的秘密了。
不过说真的,每次想到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过程,我都觉得特别感慨。要是当初王懿荣没注意到那包 “龙骨”,要是后来的学者们没有坚持研究,这些珍贵的文字可能早就被当成药粉吞进肚子里,或者埋在地下再也不见天日了。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一个偶然的发现,就能揭开一个沉睡千年的王朝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