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中旬,第二野战军第12军这支王牌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攻占川西战略要地邛崃和大邑。他们迅速在川康公路上构筑起一道钢铁防线,彻底切断了胡宗南部队向西逃窜的退路。
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立即给第1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发来急电:务必死守防线,为后续大部队合围敌军争取宝贵时间。
当时第12军原本下辖3个师共9个团。但在解放重庆后,为巩固地方政权,每个师都抽调了一个团留在川东,由军长王近山统一指挥。此时肖永银手中仅剩6个作战团,加上军师两级直属部队,总兵力勉强过万。
侦察部队传回的情报令人心惊:企图突围的胡宗南部竟有7个军近20万人,由第5兵团司令李文统一指挥。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肖永银和军政治部主任李开湘,以及三位师长尤太忠、李德生、邢荣杰都明白,这将是一场异常惨烈的阻击战,而且必须打赢。
经过缜密分析,肖永银判断邛崃是敌军突围的必经之路。他果断决定收缩防线,放弃大邑,集中4个团负责阻击,留2个团作为机动预备队。
作战处长谨慎提醒:副军长,放弃大邑需要先请示刘邓首长吧?
肖永银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现在通讯不畅,等请示完黄花菜都凉了。先调兵再报告,出了问题我负责!
李开湘立即表示反对让肖永银独自担责。他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电话征求了所有指挥员的意见。最终大家一致决议,以集体名义向刘邓首长汇报,同时立即开始部队调动。
就在尤太忠率34师星夜从大邑赶回邛崃时,刘邓首长的回电意外地迅速到达:同意作战方案,务必固守待援。
固守待援四个字让李开湘反复念叨。他知道最近的援军还在百里之外,短时间内难以到达,必须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战斗在深夜突然打响。先是36师左翼阵地与敌先头部队交火,紧接着刚撤回的34师也在东北方向遭遇敌军。令人意外的是,向来不擅夜战的敌军竟在深夜主动进攻,可见其突围心切。
12月24日拂晓,敌军主力开始猛攻李德生35师105团驻守的固驿镇。激战一整天,敌军寸步难进。深夜,敌人突然转向高山镇方向移动。
原来早在23日,李德生师长就预判到敌军的动向。他特别叮嘱103团团长蔡启荣和参谋长谭笑林:你们团驻守的高山镇虽不在主公路旁,但很可能成为敌军迂回突破的重点。
当谭笑林疑惑为何不让他们防守公路要冲时,李政委解释道:敌人很可能采取侧翼包抄战术,你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更让谭笑林吃惊的是,李德生还要抽调他们一个营作为师预备队。但蔡启荣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立即调整部署:2营守狮子山,3营两个连守西北山包,留一个连作预备队。
当105团激战正酣时,103团的阵地却异常安静。直到傍晚,李德生来电警告:敌人很快就会转向你们那边!
果然,3营首先发现敌情。崔松山营长率部突然开火,一举击溃敌先头团,俘虏300余人。审讯得知,后面还有3个军的敌军正朝他们扑来。
夜幕降临后,黑压压的敌军从四面涌来。猛烈的炮火覆盖后,敌军如潮水般发起冲锋。103团官兵们顽强抵抗,附近的川康游击纵队也赶来支援。
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两夜。8连阵地一度失守,5连阵地反复易手。当李德生来电时,蔡启荣虽然部队伤亡惨重,仍坚定表示能坚持。
26日上午,敌军再次猛攻。2营阵地部分失守,代营长南精良重伤。蔡启荣亲自带领勤杂人员发起反冲锋,夺回阵地。中午时分,部分敌军突破防线直扑邛崃县城。
危急时刻,肖永银亲率军直机关人员堵截。恰遇预备队一个连,立即命令其投入战斗。34师和36师的预备队也及时赶到,终于击退敌军。
狡猾的敌人又派兵偷袭白衣庵村。谭笑林带伤指挥,在弹尽粮绝准备白刃战时,第10军28师及时赶到解围。随后29师也加入战斗,敌军终于全线溃败。
12月27日下午2时,李文兵团指挥部被摧毁,李文率二十余名将领投降,上万敌军被俘。失去指挥的残敌很快被逐个歼灭,这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以我军完胜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