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统治者穷尽全国资源只为满足个人享乐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些最终导致王朝覆灭的君主,往往都是被无止境的贪欲蒙蔽了双眼,将国家一步步拖向深渊。即便少数统治者能在生前保住江山,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也像一颗定时炸弹,为继任者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使后人无论如何励精图治都难以挽回颓势。
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就是典型代表。当时的大清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外有列强环伺,内有民变四起,国库早已捉襟见肘。然而这位掌权者却依然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最令人痛心的是1894年,她为庆祝六十寿辰,竟挪用了本应用于国防的海军军费。结果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试想当时若能节省这笔开支用于军备,或许历史就会改写。这样奢靡无度的统治者,她一天的花销换算成现在要多少钱呢?
这位晚清的实际掌权者,生活中最看重的就是排场二字。在她看来,身为大清最尊贵的人物,若在吃穿用度上不够奢华,那才真是丢了皇家的脸面。所以她的衣食住行不仅要极尽奢华,更要别出心裁,处处彰显与众不同。
在穿着方面,慈禧的衣物从不洗涤,穿过即弃。这倒符合古代帝王不沾水的穿衣传统。但与众不同的是,她的每件都由江南最顶尖的绣娘精心缝制,用料之考究、工艺之精湛,放在今天都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即便按两三天更换一次的频率计算,这笔开销也大得惊人。她沉迷于不断尝试新衣饰,虽然装扮得雍容华贵,却也透露出王朝将倾的颓败气息。在国家危亡之际如此挥霍,难怪她去世后清朝很快就土崩瓦解。
饮食上,著名的满汉全席108道菜肴只是基本配置。慈禧用膳时每道菜只象征性地尝一口,剩下的全部撤下处理。更讲究的是,下一餐绝不允许出现重复的菜品。这种铺张浪费的程度,实在令人咋舌。
至于居所和出行,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即使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她仓皇出逃时,也要乘坐装饰华美的鸾驾,将狼狈的逃亡粉饰成体察民情的巡游。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派,恐怕也只有慈禧想得出来。
除了日常开销,慈禧对奢侈品的痴迷更是挥金如土。她对各类珍玩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尤其是珍珠美玉、精美鼻烟壶等稀罕物件,只要看中就一掷千金。当时的光绪帝形同傀儡,根本没有实权来约束她的挥霍。
最夸张的是,就连如厕用的马桶也要极尽奢华。不仅材质要名贵,造型要精美,每次使用前还要铺上干松针和名贵香料。据说清洗一次马桶就要花费4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6800元人民币。
综合各项开支,史学家估算慈禧每日的生活费高达四万两白银。按现在一两白银约合170元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每天挥霍680万元。一国之主如此奢靡,既在情理之中,又实在荒唐至极。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