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版】
在太原东南方向,有一处名为东太堡的小高地,这个充满军事气息的地名背后,藏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故事。堡在古代指的是用土石修筑的防御工事,而太堡则特指太后的城堡。这里所说的太后,正是西汉第二代代王刘参的母亲——汉清河太后。
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将儿子刘恒封为代王,定都晋阳(今太原)。后来因汉惠帝早逝且无子嗣,大臣们迎立代王刘恒继位,这就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文帝三年(前177年),他将三子刘参封为太原王,次子刘武为代王。两年后随着封地调整,刘参继承了父亲当年的全部封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代代王。
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东太堡发现了汉清河太后墓。墓中出土的铜钟、钴、鼎等礼器,以及重达42斤的半两古钱,都彰显着墓主人尊贵的太后身份。如今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很多都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到了唐代贞元年间,当地修建了千福寺,并由此形成了东、西太堡两个村落。
作为太原东南的制高点,东太堡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间有欲得太原先取东山,欲取东山必克太堡的说法。从古代到近代,这座军事要塞见证了无数惨烈战役。即使在1948年的太原战役——这场被称为华北最后一战的解放战争中,东太堡所在的牛驼寨防线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在这场持续半年的战役中,最惨烈的要数牛驼寨攻坚战。解放军第七纵队三旅的战士们,面对敌军坚固的碉堡王,先后组织了七次爆破。从最初的100斤炸药一直增加到750斤,战士们顶着枪林弹雨,在弹片横飞的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最终炸毁了这座坚固堡垒。经过18天浴血奋战,终于拿下了这个战略要地。
如今的东太堡早已旧貌换新颜。昔日的黄土堡垒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但那些深埋在地下的文物和流传在街头巷尾的故事,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不平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