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盛世之一,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融合的盛况令后世景仰。这个曾经威震四方的东方帝国,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内乱而走向衰落。唐玄宗李隆基作为盛唐的缔造者,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黄金时代,却也因晚年的昏聩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当这位曾经的英明君主退位为太上皇后,在深宫之中追忆往昔时,最令他痛心疾首的,莫过于错信重用了三个关键人物。
在边疆战事频繁的开元年间,名相张九龄曾多次向唐玄宗进谏,力陈边将权力过大的危害。这位以刚直著称的宰相深知,给予边镇将领过多兵权,无异于在帝国腹地埋下隐患。开元二十四年,时任平卢军使的安禄山因作战失利被押解至长安问罪。张九龄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胡人将领的野心,坚决主张将其处死以绝后患。然而唐玄宗却以边关需才为由,不仅赦免了安禄山的死罪,还让他重返边疆戴罪立功。这一决定最终酿成大祸——获得重用的安禄山势力日渐膨胀,最终在公元755年发动了震惊天下的叛乱,将盛唐推向了衰落的深渊。
在朝堂之上,唐玄宗同样犯下了用人不当的错误。开元名相姚崇本是治世能臣,他提出的十事要说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制度基础。可惜这位贤相却未能管教好子女,其子姚彝、姚异贪腐受贿的丑闻让玄宗震怒。当姚崇为子求情时,君臣之间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痕。接替姚崇的李林甫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这个口蜜腹剑的权相把持朝政十九年,他堵塞言路、排斥异己,更推行重用胡将的政策,使得安禄山得以长期经营河北地区。李林甫的专权乱政,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在后宫之中,杨国忠的得势则展现了玄宗晚年用人失察的另一面。这个凭借杨贵妃关系爬上高位的赌徒酒鬼,最擅长的就是揣摩圣意、阿谀奉承。他掌管吏部时肆意破坏选官制度,将大量无能之辈安插在重要职位。朝中正直大臣对此深恶痛绝,纷纷上疏弹劾,但沉迷享乐的玄宗却置若罔闻。直到马嵬驿兵变,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才被愤怒的士兵处死,但此时大唐的衰败已无可挽回。
历史的教训总是发人深省。唐玄宗晚年的这三个重大用人失误,不仅断送了亲手开创的盛世,也让后人深刻认识到亲贤臣,远小人这一治国箴言的重要性。一个王朝的兴衰,往往就系于统治者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