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变,那可是曹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司马懿这一出手,就把曹爽给收拾了,也为司马家后来掌控天下铺了路。当时的局势那叫一个复杂,曹魏朝堂上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曹爽虽说掌握着实权,可司马懿也不是吃素的,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这场政变发生得突然,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祀,司马懿瞅准这个机会,在洛阳城发动了政变,一下子就把局势扭转了。那问题来了,在这场政变中,有没有人能站出来和司马懿掰掰手腕呢?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曹爽这边,实力看着挺强,毕竟是大将军,掌握着不少军队。可他这人吧,能力不咋地,还特别自大。他当政的时候,任用了一帮亲信,像何晏、邓飏这些人,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曹爽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司马懿是各种打压,把司马懿明升暗降,弄了个太傅的虚职,夺了他的军权。可他没想到,司马懿可不是个能轻易被拿捏的人,表面上装病,实际上在偷偷准备反击。
说到能和司马懿叫板的人,还真有一个,那就是桓范。这桓范,官职是大司农,手里掌握着不少资源。高平陵政变发生的时候,曹爽在城外,司马懿控制了洛阳城。桓范一看这情况,就赶紧带着大司农的印信出城,跑到曹爽那边去了。他给曹爽出主意,让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去许昌,然后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你别说,这主意要是曹爽听了,还真有可能扭转局势。为啥呢?许昌是曹魏的重要据点,有不少资源和军队。而且,皇帝在曹爽手里,这可是个大优势,打着皇帝的旗号,名正言顺。要是曹爽能把天下兵马召集起来,司马懿还真不一定能扛得住。
可曹爽这人太窝囊了,他听了桓范的主意,犹豫来犹豫去,就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竟然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觉得自己只要投降,还能当个富家翁。就这么着,曹爽放弃了抵抗,乖乖地跟着司马懿回了洛阳。结果呢,司马懿可没打算放过他,没过多久,就找了个借口,把曹爽和他的党羽全都给杀了,还诛灭了三族。
要是曹爽听了桓范的话,带着皇帝去许昌,以桓范的能力和资源,再加上皇帝的旗号,说不定真能和司马懿对抗一番。桓范对曹魏那是忠心耿耿,他一心想着挽救曹魏的局势。而且,他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要是他振臂一呼,说不定能召集不少人支持曹爽。只可惜,曹爽太不给力,白白错过了这个机会。
除了桓范,其实还有一些势力也有可能对司马懿构成威胁。比如说曹魏的宗室,曹爽虽然倒台了,但宗室里还有不少人呢。像夏侯玄,他是曹爽的表弟,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威望。要是他能站出来,联合其他宗室成员,说不定也能组织起一支力量来对抗司马懿。还有一些忠于曹魏的大臣,他们对司马家的专权肯定不满,要是有人牵头,他们也有可能团结起来,反对司马懿。
但可惜的是,这些潜在的反对力量,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要么是像曹爽一样犹豫不决,要么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组织大家。司马懿这边呢,准备充分,行动迅速,一下子就掌握了主动权。他利用郭太后的诏书,名正言顺地发动政变,还控制了洛阳城的要害部位,让对手措手不及。
高平陵政变是曹魏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以后,司马家的势力越来越大,曹魏的江山基本上就落入了司马家的手中。在这场政变中,虽然有像桓范这样有能力、有忠心的人试图反抗司马懿,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局势。要是曹爽能果断一点,要是曹魏的宗室和大臣们能团结起来,说不定历史就会被改写。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从这些故事中,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去思考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你说,要是你处在那个时代,你会支持司马懿,还是会站出来反对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这段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