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的全力支持下,新疆尼勒克县文博院正式启动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奴拉赛铜矿遗址的系统性修缮保护工程。这座距今约2600年、新疆迄今发现最早的铜矿冶炼遗址,正在跨越时空的援疆之力中焕发新生。
奴拉赛铜矿遗址 (刘露 摄)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尼勒克县城以南约3公里的天山奴拉赛沟内,分为采矿和冶炼两大区域。采矿部分现存10余处竖井洞口,冶炼区域则保留有一段长20米、宽1.5米、厚0.5米的炉渣堆积层,其中可见矿石、炉渣、兽骨和碎陶片等遗物,具有极高的考古与研究价值。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奴拉赛铜矿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铜矿冶炼遗存,对研究我国冶金史、民族交往与融合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尼勒克县文博院副院长张慢洁说。
施工人员正在为奴拉赛铜矿遗址安装展板 (刘露 摄)
据介绍,此次保护工程包括安装五处高清监控探头、加固修缮遗址大门、更新展览展示板等,旨在全面提升遗址的安防能力与参观体验。目前,《尼勒克县奴拉赛铜矿遗址安防工程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为后续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下一步,尼勒克县文博院将积极对接上级文物部门,系统申报专项保护项目,持续推进遗址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工作。张慢洁说:“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片蕴藏中华民族早期工业记忆的土地,更要通过它,讲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故事,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露 塔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