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朝同时期的世界是什么样的?3600年前,我们是最发达的文明吗?
创始人
2025-10-06 07:01:39
0

想象一下,公元前1600年,地球上几个最会搞文明的人正同时在线。

商王在朝堂里卜卦问天,法老在金字塔里筹划灵魂永生,巴比伦人正忙着立法做事,印度河边的居民已经把下水道铺得明明白白。

那个年代,没谁有微博,也没人抢头条,但大家都在默默发光。这时候问题来了:

商朝到底是不是那个时代最发达的文明?

咱这“青铜礼乐”,是不是甩别人几条街?

这就得往下听,咱把3600年前的“世界格局”掰开了揉碎了,慢慢说道说道。

商王卜天:一场3600年前的“国家发布会”

大清早,天刚亮,偌大的殷都王宫外头已经开始忙活了。

兵甲森然,羽旌齐举。殷王穿着厚重的礼服,面无表情地坐在青铜王座上,前面几位太卜手捧龟甲、兽骨,已经升火加热,准备开始今天的“国事预测”。

一声“咔嚓”,裂纹顺着加热点扩散开来,卜官眯起眼睛一看,立马跪下通报:“大吉,可以出兵。”

然后,记录官刷刷刷在骨头上刻字,这可不是聊天记录,这是国家档案,后世人称它为“甲骨文”。

从仪式流程到权力架构,商朝把天命与王权绑得死死的。

卜辞不是迷信,而是政令;青铜器不是摆设,而是权力的象征。

再看那一口口巨大的青铜鼎、尊、罍,造型夸张、铸造精细,技术水平不输今天的艺术铸造。

要知道,当时世界上能玩出这种青铜工艺的文明,真没几个。

而这些青铜器背后,是一个靠祭祀、战争和农业维系的封建结构国家。

族群分明,权力集中,宗教浓烈,生产发达。

3600年前,在中原这片大地上,商朝已经把“国家”这个概念,捏出了形。

金字塔那边:法老的“永生工程”

咱再横跳一下视角,去看看当时的埃及。

在尼罗河流域,那些穿着麻布裙、用墨线测量石块的工匠,正叮叮当当地凿石头。为什么?

因为又一位法老死了,他得住进金字塔。

古埃及那边,当时正处于“第二中间期”和“新王国交替期”,虽然有些政权混战,但金字塔项目依旧搞得风生水起。

别小看这些金字塔工程,那是一整个帝国的综合实力展现。石块搬运、数学测量、图纸设计、组织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别说,那时候人家已经玩出“神权合一”的极致:法老既是国王,也是活神,死后还得升职为“永恒之神”。

再加上象形文字、太阳历法、医学解剖、天文学记录,古埃及人已经把“生活”和“神话”缝合得严丝合缝。

有人说,古埃及人是最懂“死”的民族,他们给死者准备食物、祭品、通关文书,甚至做防腐技术。

木乃伊技术、星座划分、时间刻度,在当时几乎遥遥领先。

从这角度说,商王在卜骨,法老在永生,彼此倒也算是“隔空互动”,谁也不比谁落后。

两河流域:法典与泥板的文明赛跑

再往东一点,那条从今天伊拉克流过的“两条大河”——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也没闲着。

在那片土地上,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当家。这时候,最值得一提的,是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王。

这位仁兄在公元前1754年发布了《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玄武岩上,直立街头。

上面写着啥?“眼还眼、牙还牙”,堪称人类史上第一部“写出来的法律”。

这比商朝的甲骨记录要早,也更具公共性。你不熟识法律?

好说,广场上那块石碑天天给你提醒。

此外,两河流域搞农业、修水利、建城市,玩得非常细致。

苏美尔人发明了车轮和楔形文字,搞出过24小时制、60进制;巴比伦人懂天文,能算日蚀、月食;亚述人建图书馆,整齐归档泥板文书。

也就是说,两河文明更倾向于“技术+管理”型文明,讲究秩序与规则,而不是单纯信仰或图腾。

印度河的“安静之王”:文明高冷得不像话

说起印度河流域,那时候的主角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这地方的牛逼点在哪?不是青铜器,也不是金字塔,而是——他们的城市有规划,有排水系统,有下水道。

你要知道,他们不仅建了标准化砖房,还有统一的城市布局和排污系统。

就这“城市卫生”水平,直到19世纪欧洲才慢慢赶上。

但也奇怪,这个文明“安静”得很——没啥大型王宫、神庙、纪念碑,也没有明确的王权符号。

考古学家翻了几千块印章,猜来猜去还是不明白他们讲什么语言。到今天,哈拉帕文明的文字依旧未被破译,像个历史谜团。

而就在商朝人一边打仗一边祭祀时,印度河文明突然断了。

有人说是气候变化,有人说是河道改道,也有人怀疑有瘟疫或外敌入侵。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曾高度发达,却没能延续。

文明的底牌:谁能传下去,谁才叫赢家

到这,你可能会问,那谁才是最发达的文明?

这问题吧,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从文字系统来说,商朝的甲骨文几乎是目前最早的连续性成熟文字系统,从工艺技术来说,青铜铸造的精细度吊打一票对手

从国家结构来说,商王朝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礼制、宗法和军政体系,是货真价实的早期国家。

但那时候的其他文明,也都各有高光:

古埃及玩的是“信仰延续”;

两河流域推的是“秩序立法”;

印度河搞的是“城市系统”;

商朝则是“礼制与神权”的合体。

但要说谁“最强”?那得看一个指标:谁活得久,谁传得远。

别忘了:古埃及最后被罗马接盘了,两河流域也早就亡了,印度河文明消失得不明不白。

唯有中华文明,从商一路走到今天,中间虽然有更替,但文化血脉没断,文字系统没断,礼制观念没断。

就像跑马拉松,有人前几公里冲刺领先,但真正能跑完全程,才是真正的“头马”。

3600年前,世界上有好几团文明之火一起点燃,各自绽放。

那时的商朝,在技术、文化、制度上都走在前列,但更重要的是,它种下了一棵不会枯的树。

后来有周、秦、汉、唐,朝代更替、风雨如磐,但那棵文明之树始终生长。

甲骨变成了简牍,简牍变成了纸墨,纸墨变成了芯片,但文化的根还在。

所以,3600年前的领先,不是答案,而是起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叶界的“茅台”!聚焦“高端中... → 点击右上角“...” → “ ★ ”,精彩内容不错过>>>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媒体报道...
名家字画变现?丰宝斋上门回收超... 藏家手中的名家字画,既是艺术珍品,也是沉淀多年的资产,变现时最看重“专业”与“放心”。北京丰宝斋深耕...
“原本有料·硬扎生长”——2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记者从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获悉,11月1...
原创 袁...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他的帝王梦仅维持了83天。然而,在他短暂的统治...
原创 曹... 他是曹操手下最为勇猛的大将,甚至比典韦更加凶猛,比许褚更加勇敢,就连关羽也未能战胜他。你知道他是谁吗...
原创 韩... 韩国有时被称为“偷国”,原因在于其历史和文化相对匮乏,常常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遗产,尤其是中国的文物和...
【袁先生私人珍藏】精品钱币推荐... 银纹里的岭南喜韵:广东光绪元宝“寿”字银币的晚晴吉物 当指尖触到这枚银币的刹那,银质的凉润裹着189...
以“创见·共鸣”为引擎 宋庄文... 近日开幕的第15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季以“创见·共鸣”为主题,通过系统性升级与多维创新,推动宋庄从艺...
《国家记忆之抗战老兵在新疆》书...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在北京举行,《国家记忆之抗战老兵在新疆》一书,入选本届中国口述历史国...
龙美术馆“10-60”大展开幕... “每年这个时期,龙美术馆都会把年度最重要的展览集中呈现给观众,因为这也是上海艺术氛围最浓的时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