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国民党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率领部队孤军深入山东解放区腹地,企图凭借其精锐部队的战斗力抢占战略要地。然而这一冒险行动却使他的部队陷入了华东野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最终被围困在孟良崮山区。当时正值初夏时节,沂蒙山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峭,74师被困在海拔500多米的孟良崮主峰附近,处境十分危急。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国民党军高层立即制定了代号为中心开花的救援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以被围的74师为诱饵,吸引华东野战军主力来攻,同时调集周边各主力部队迅速向孟良崮靠拢,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为此,国民党军参谋总部在南京和徐州两地同时展开部署,通过无线电和传令兵向各部队下达了紧急命令。
在救援部队的调遣方面,国民党军可谓倾尽全力。距离最近的整编25师和83师原本就与74师保持着战术协同,这两支部队分别由黄百韬和李天霞指挥,驻扎在桃墟和青驼寺一带,距离孟良崮仅8-10公里。5月10日接到命令后,他们立即开始向孟良崮方向推进。与此同时,远在新泰的整编11师和在蒙阴的整编65师也接到了驰援命令。更远一些的第7军和整编48师则从河阳、汤头方向赶来,这支被称为钢七军的桂系精锐部队虽然刚完成整编,但战斗力依然强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军还调动了多支王牌部队参与救援。其中包括川军系统的整编20师,以及邱清泉指挥的第5军。第5军作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在华东战场屡建战功,曾多次给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据统计,参与救援的国民党军总兵力达到了10个整编师,约15万人,形成了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从纸面实力来看,这样强大的增援力量完全有能力突破解放军的阻击,实现中心开花的战略意图。
然而战场形势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应对策略。一方面,集中5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孟良崮发起猛攻;另一方面,组织精干部队在各个要道设置阻击阵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天马山阻击战,由廖政国指挥的部队在此抵挡住了黄百韬整编25师的多次猛攻。尽管国民党军动用了重炮和坦克支援,但在解放军顽强的防御面前始终无法突破防线。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国民党军高层内部出现了重大分歧。参谋总长顾祝同对张灵甫擅自行动的行为极为不满,甚至怀疑其有通敌嫌疑,一度下令暂停救援行动。虽然这个命令在蒋介石的干预下很快被撤销,但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宝贵的救援时间被白白浪费。最终,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整编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本人也殒命孟良崮。
战后分析表明,这场战役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解放军出色的战术执行外,国民党军内部的指挥混乱、派系矛盾以及张灵甫个人的刚愎自用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场战役也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开始由攻转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