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需要重新认识历史:王毅外长访欧传递三大关键信号
9月12日起,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开启欧洲三国之旅,先后访问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波兰。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王毅外长今年第二次欧洲之行。与6月访问比利时、德国和法国的行程相比,此次访问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
上次访问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重要节点,王毅用7天时间与欧洲主要经济体深入交流,为后续高层互动铺路。然而7月欧盟领导人访华时,双方会谈并不顺利,原定行程也被迫缩短。这一背景下,王毅此次将目光转向东欧国家,并在表态上做出重要调整,向欧洲传递了三个核心立场。
首先,中方着重强调正确的二战历史观。在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王毅外长详细阐述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与奥地利外长会晤时,他特别提到二战期间中国为奥地利犹太人提供庇护的历史事实。在斯洛文尼亚,王毅则强调中国战场牵制日本军国主义力量,阻止其与欧洲法西斯势力汇合的关键作用。
这一表态直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此前的争议言论。在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博雷利竟公然质疑中俄的二战贡献,其言论既暴露历史无知,更可能助长国际对立。王毅此访的首要任务,正是要为欧洲补上这堂缺失的历史课。
其次,中方明确驳斥中国军援俄罗斯的不实指控。近期欧洲对俄乌冲突的恐慌情绪导致其采取错误行动,甚至损害中国利益。英国政府就以涉俄为由制裁多家中国企业。王毅访问的三个东欧国家都深受俄乌冲突影响,因此中方必须阐明立场、澄清事实。
王毅强调中国始终是和平的坚定维护者,主张通过对话而非战争解决争端。这一立场获得积极回应:奥地利外长赞赏中国促和努力,斯洛文尼亚总理也表示期待中国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中方呼吁欧洲保持战略自主。面对百年变局,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欧洲能否坚持独立自主。近期美国不断施压欧洲对华加征关税,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有妥协先例。
对此,王毅外长既消除欧洲顾虑又给予信心:中国发展不是要取代谁,而是与各国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欧洲当前困境非中国造成;中国支持欧洲战略自主,但反对损害中国利益的交易。中方始终视欧洲为重要一极,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体系改革。
当前,中国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已竭尽所能。欧洲是时候认清形势,摒弃偏见,以理性务实态度与中国相向而行——这不仅是明智之选,更是符合欧洲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