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逛博物馆,看见个宋朝的银铤子,那上面的花纹细得跟绣出来似的,讲解员说这玩意儿在当时随便就能换好几匹好布。我当时就琢磨,宋朝不是出了名的有钱吗?街上到处是茶楼酒肆,连卖小吃的都能用纸币结账,怎么一到打仗就拉胯成那样?
你别说,我之前看《清明上河图》,光那画里的船就有好几十艘,有的还装着满船的瓷器、丝绸,据说当时泉州港的船能直接开到波斯去。可再想想,就是这么个富得流油的朝代,打辽输,打金也输,到最后连蒙古人都挡不住,连皇帝都被掳走了,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犯嘀咕?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宋朝的兵太怂,后来查了点资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你知道不?宋朝的禁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万,装备也不差,连那种能发射石头的床弩都有,按说战斗力不该这么弱啊。可偏偏就是这些兵,打一次败一次,有时候明明人数占优,最后还是得割地赔钱。
后来我跟一个喜欢研究历史的老大哥聊天,他说这事儿跟宋朝的制度有关系。你想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靠兵变当上的皇帝,所以他特别怕别人学他,就把兵权分得稀碎。将军们平时手里没兵,打仗的时候才临时领兵,士兵和将军都不熟,谁肯拼命啊?而且朝廷里文官说了算,武将连说话的份儿都少,有时候打胜仗了还得被文官找茬,你说这仗能打好吗?
还有啊,宋朝虽然有钱,但钱都花在别的地方了。宫里的皇帝喜欢修园林,大臣们也一个个住豪宅、养歌姬,真正用到军队上的钱没多少。你知道不?当时宋朝每年给辽、金的岁币就有几十万两白银,还有好多绢帛,这些钱要是用来养兵、造武器,说不定情况就不一样了。可朝廷宁愿花钱买平安,也不愿意好好整顿军队,你说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记得之前看一本书里写,宋朝的农民起义也特别多,像方腊、宋江这些人,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造反的。朝廷为了镇压这些起义,又得花钱派兵,本来就紧张的军费更不够用了。一边要对付外敌,一边要镇压内乱,再好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而且宋朝的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北边的燕云十六州早就被辽占了,那里是天然的屏障,没有了这个屏障,辽的骑兵想什么时候打过来就什么时候打过来,宋朝根本来不及防备。你想啊,骑兵跑得多快,宋朝的步兵再能打,也追不上骑兵啊,只能被动挨打。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宋朝能把一半的心思用在军事上,说不定就能改变命运了。可偏偏就是这么个经济发达的朝代,在军事上却一直硬不起来,到最后落得个亡国的下场,真是让人觉得可惜。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明明手里握着一把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
现在想想,一个国家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不然再有钱也只是别人眼中的肥肉。宋朝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虽然经济繁荣得让人羡慕,但因为军事太弱,最后还是免不了被欺负的命运。这事儿要是搁到现在,不也一样吗?
你对宋朝这事儿有啥看法?是觉得制度问题更大,还是地理位置太吃亏?反正我是越想越觉得可惜,好好的一个朝代,咋就把一手好牌打废了呢?快在评论区跟我聊聊,让我也听听你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