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记载中,关于蜀汉名将关羽、张飞和赵云的生卒年份存在诸多未解之谜。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关羽的逝世时间明确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即公元220年1月或2月),张飞则卒于章武元年六月(公元221年),而赵云去世最晚,是在建兴七年(公元229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史书都未曾记载三人的具体出生年份,这就使得后世无法准确推算他们各自的寿命长短,更难以比较他们之间的年龄大小关系。这个历史谜团让后世学者在研究三国人物时常常感到困惑。
在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对几位将领的年龄给出了相对具体的描述。小说第七十七回详细记载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军队擒获杀害时的年龄——关公亡年五十八岁,这个情节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按照这个记载推算,关羽应当出生于公元162年。而在第八十一回中,则记载了张飞遇害时的年龄为五十五岁,由此可推算出张飞出生于公元166年。这些细节描写为读者提供了更具体的人物形象,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年代推算上的矛盾。
关于赵云年龄的记载则显得更为复杂。《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描写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年迈的赵云仍能力战魏将,其中有诗赞云: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这首诗明确提到此时的赵云已经年过七旬。而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发生在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若按此推算,赵云应当出生于公元158年左右,这样他就比关羽(162年生)和张飞(166年生)都要年长。这个推算似乎确立了赵云在三人中最年长的地位。
然而问题在于,《三国演义》第七回赵云初次登场时的描写却与这个推算产生了矛盾。书中描述赵云出场时是一个少年将军形象: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这个情节发生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的界桥之战前夕。如果按照九十二回七十岁的说法推算,此时赵云应该是33岁,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少年的范畴,而是一个标准的中年人了。在《三国演义》中,少年将军的称谓通常用于描述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比如第十七回描写的马超年方十七岁,第八十二回提到的孙桓时年二十五岁都被称为少年将军。
这种前后矛盾的年龄记载使得赵云的真实年龄成为一个有趣的谜题。如果按照少年将军的常规理解,假设赵云出场时是25岁,那么他应该出生于公元166年,这样他就比关羽小,与张飞同龄;若按20岁计算,则出生于公元171年,比张飞还要年轻五岁。这些推算与九十二回七十岁的说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读者不得不思考:罗贯中在创作时是否出现了年代计算上的疏忽?亦或是故意为之的艺术处理?这个年龄之谜也为三国人物的研究增添了不少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