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田芳先生所讲述的经典评书《隋唐演义》中,武林高手被系统地划分为四猛、四绝、十三杰三个层次。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十三杰之首的西府赵王李元霸,四猛之首的今世孟贲罗士信,以及四绝之首的枪法宗师罗松。这三位顶尖高手在原著中实力相当,难分伯仲。特别是一猛一杰会一绝的经典对决场景,更是从侧面印证了他们处于同一武学境界的设定。
然而,在2013年由钟少雄和王飞联合执导的电视剧版《隋唐演义》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改编:枪法通神的罗松竟然被十三杰中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一招击败,随后更被其飞刀所杀。这个情节与原著设定大相径庭,让许多熟悉原著的观众感到困惑不解。
罗松在原著中堪称隋唐第一枪法大家,他的武学造诣可谓登峰造极。作为北平王罗艺与姜桂芝之子,他自幼便跟随母亲修习正宗的姜家枪法(即罗家枪的前身)。这套枪法源自姜百善所创的五虎断魂枪,当年罗艺落魄时得蒙姜百善收留并传授此技,这才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罗家枪。而罗松作为嫡传弟子,其枪法造诣甚至超过了父亲罗艺。
在原著中,罗松曾与同父异母的弟弟罗成有过一场精彩对决。当时罗成自诩枪法天下无双,目中无人,却在瓦岗山下一战中,被罗松轻松击败。更令人惊讶的是,罗成甚至连罗松之子罗焕都难以取胜。要知道罗成在十三杰中排名第七,却在罗松父子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足见罗松的武功至少达到了十三杰前三的水平。
罗松最令人称道的战绩是在大破长蛇阵时与靠山王杨林的对决。当时他事先告知杨林要刺其三枪:两枪在大腿,一枪在臀部。这位叱咤风云数十年的老将从未受过如此羞辱,但在罗松神出鬼没的枪法面前,他竟真的如约中枪,毫无招架之力。而罗松的巅峰之战当属四平山一役,他仅凭一杆长枪就分开了正在激战的李元霸和罗士信。放眼整个隋唐武林,恐怕除了罗松,再无人能分开这两大绝世高手的生死相搏,即便是宇文成都和裴元庆也做不到。
然而在电视剧中,罗松的武力值却被严重弱化。在宇文化及父子率军征讨北平、杀害罗艺的情节中,罗松护送王妃突围时,竟被宇文成都一招击倒。随后他虽然机智地挟持了宇文化及作为人质,却因临敌经验不足,未能防备宇文成都从背后掷出的飞刀,最终命丧黄泉。这样的改编与原著中罗松的绝世高手形象相去甚远。
从原著设定来看,罗松的真实战力远超罗成,应该与排名第三的裴元庆不相上下。即便略逊于宇文成都,也绝不会被一招秒杀。电视剧之所以如此改编,主要是为了突出宇文成都天下第一的无敌形象。在原著中,宇文成都虽贵为大隋天宝大将军,手持四百斤凤翅镏金镗,胯下赤炭火龙驹,更有天下第一横勇无敌将的金牌加身,但在李元霸登场后,其战力似乎有所下降。为了重塑其无敌形象,编剧选择让他在剧中秒杀罗松这样的顶尖高手。
这种改编虽然增强了戏剧冲突,却也引发了原著粉丝的争议。毕竟在单田芳的评书体系中,罗松、李元霸、罗士信这一绝一杰一猛本是并驾齐驱的三大绝世高手,他们之间的实力平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电视剧的改编虽然有其创作考量,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著精心构建的武学体系。这也提醒我们,经典作品的影视化改编需要在尊重原著精髓和创新表达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