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6日,北京中南海居仁堂内,一代枭雄袁世凯躺在雕花红木病榻上,面色蜡黄,呼吸微弱。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民国大总统此刻已病入膏肓,生命如风中残烛。长子袁克定跪在床前,紧握着父亲枯瘦削的手,眼中噙着泪水。
爹,您别怕,我这就去请德国最好的医生!袁克定声音哽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袁世凯艰难地摇了摇头,气若游丝地说:儿啊...就算你把扁鹊、华佗都请来...也无济于事了。你且听好...有三个人日后可能主宰中国政局...你要与他们...周旋... 是哪三位?袁克定急忙凑近。 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话音未落,袁世凯便陷入昏迷,再未醒来。 袁世凯临终前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让我们细说这三位风云人物。 先说黎元洪。这位湖北黄陂人堪称民国政坛的不倒翁。晚清时期,他身着朝服,在武昌新军中步步高升,是清廷倚重的封疆大吏。然而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一响,这位忠臣却摇身一变,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他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前清遗老与革命党人之间,在北洋政府中稳坐副总统之位。袁世凯死后,他果然继任大总统,但很快发现这个位置如同烫手山芋——虽有总统之名,却处处受制于手握兵权的军阀,最终在1923年黯然下野,晚年郁郁而终。 再说徐世昌。这位河南卫辉人堪称袁世凯的文胆。1897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徐世昌投奔袁世凯,从此平步青云。他精通经史子集,擅长权谋之术,在袁世凯集团中扮演着军师角色。1918年,在各派势力博弈中,这位翰林总统意外登上大位。但正如袁世凯预料,缺乏军事实力的徐世昌终究难逃傀儡命运,1922年被迫辞职,晚年以书画自娱,著有《退耕堂集》传世。 最后说段祺瑞。这位安徽合肥人堪称北洋军阀中的常青树。从天津小站练兵起家,他深谙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袁世凯在世时,他就已掌控北洋精锐。袁世凯死后,他通过府院之争等政治博弈,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舵人。但正如历史所示,军阀混战的年代终究要被新时代取代。1926年下野后,这位北洋之虎皈依佛门,法号正道居士。1920年代,这三人的政治生命相继落幕:徐世昌归隐林泉,黎元洪转投实业,段祺瑞参禅礼佛。有人说他们败给了时代洪流,但究其根本,是违背了民心所向。从袁世凯到蒋介石,所有背离人民的统治者终将走向末路。值得称道的是,这三人晚年都坚守了民族气节,未与日本侵略者同流合污。 袁世凯临终前看到的,是权谋与武力;而他未能预见的,是人民觉醒的磅礴力量。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任何违背人民利益的统治,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