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官职名为庶吉士。这个名称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儒家经典《书经·立政》中记载的庶常吉士。在明清两朝,庶吉士是翰林院中一个特殊的短期职位,其选拔条件极为严苛——只有那些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的进士,才有资格参与选拔。可以说,成为庶吉士是当时无数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这个职位主要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讲解经史典籍等重要事务,是名副其实的天子近臣。 在众多追求庶吉士之位的士子中,俞鸿图的故事尤为引人深思。早在康熙年间,这位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就已高中进士。与当时大多数进士一样,俞鸿图也将成为庶吉士作为毕生追求。然而这条道路何其艰难,他足足二十年的漫长等待与不懈努力,终于在雍正十年(1732年)得偿所愿。翻开历史长卷,我们会发现许多赫赫有名的庶吉士:从明朝的杨廷和、张居正,到清朝的曾国藩、蔡元培,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风云人物。这些先例无不昭示着庶吉士这个职位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俞鸿图为人刚正不阿,这种品格深得以严苛著称的雍正皇帝的赏识。但令人唏嘘的是,这位深受皇帝信任的官员最终却落得腰斩的悲惨结局。这一切都要从一场科举考试说起。就在俞鸿图刚被选为庶吉士不久,河南学政一职出现空缺。雍正帝不假思索地就将这个重任交给了俞鸿图。学政一职掌管一省的教育文化事务,其中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主持科举考试。深知科举考试重要性的俞鸿图格外谨慎,他特意命令仆从在考场外值守,严防考题外泄。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最大的隐患竟来自枕边人——他的爱妾林氏。
在科举考试前夕,不少投机取巧之徒试图贿赂俞鸿图获取考题,但都被他严词拒绝。看着大把的银两被拒之门外,俞鸿图的仆人起了贪念。他暗中怂恿林氏:夫人,老爷放着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不要,您就甘心看着这些白花花的银子从指缝间溜走吗?这番话击中了林氏的软肋。俞鸿图为官清廉,仅靠微薄俸禄维持家计,生活颇为拮据。在利益的诱惑下,林氏与仆人密谋出一个周密的泄题计划:她将考题偷偷缝在俞鸿图的官服内衬里,待其进入考场更衣时,仆人再悄悄取出转卖给考生。就这样,他们竟非法获利上万两白银。而毫不知情的俞鸿图,直到东窗事发才惊觉自己已深陷舞弊漩涡。 这桩丑闻很快传到了铁面无私的河南巡抚王士俊耳中。王士俊立即上奏弹劾俞鸿图受贿舞弊。雍正帝闻讯震怒,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特派户部侍郎陈树萱会同河东总督彻查此案,并严令务必查个水落石出。在审讯过程中,蒙在鼓里的俞鸿图起初坚决否认,但当他看到爱妾和仆人的认罪书时,顿时如遭雷击,瘫软在地,不得不认罪伏法。最终,陈树萱建议对俞鸿图处以极刑。雍正十二年三月十二日,皇帝御笔朱批,核准对俞鸿图执行斩立决。更具戏剧性的是,负责监斩的竟是俞鸿图的亲家邹士恒。出于不忍,邹士恒直到行刑前才告知俞鸿图将要遭受的是极其残酷的腰斩之刑。按照当时的潜规则,犯人若想痛快了断,需提前打点刽子手。但为时已晚的俞鸿图在受刑后并未立即毙命,他在血泊中痛苦挣扎,用颤抖的手指蘸血连书七个惨字,场面令人毛骨悚然。邹士恒将这一惨状如实上奏后,连素来严苛的雍正帝也不禁动容,随即下旨废除了延续千年的腰斩酷刑。俞鸿图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遭受腰斩的官员,他的悲剧结局也为这个古老的刑罚画上了句点。
上一篇:资阳汉代“顶级豪车”细节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