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网友:汉字由韩国人创造!韩国千年青铜印刻 “贤山扈力印”为证!日本网友:你说反了!
创始人
2025-10-03 16:02:45
0

看到 “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我眼珠子差点惊掉!一枚古印章引发的荒唐闹剧

那天刷社交媒体,突然弹出一条 “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 评论,我手里的奶茶差点没拿稳 —— 这哪儿跟哪儿啊?再往下翻,好家伙,这说法居然是从一枚千年青铜印玺闹出来的!本来是件正经考古发现,结果演变成一场 “文字起源保卫战”,说真的,现实比武侠小说还离谱!今儿个咱就用唠嗑的劲儿,好好掰扯掰扯这出荒唐戏,看看这枚小印章到底咋掀起这么大风波的。

一、韩国网友晒印章 “证所有权”,评论区直接嗨了

这事儿的由头特简单:有个韩国网友在网上晒了个 “宝贝”—— 一枚刻着 “贤山扈力印” 五个汉字的古代官印,据说是考古挖出来的。这位网友那叫一个兴奋,配文说 “这证明我们韩国人几千年前就用汉字了”,话里话外还透着一层意思:汉字的创造权不是中国独一份,韩国也得有份话语权!

帖子一发出去,韩国网民立马就炸锅了。评论区里全是 “高丽帝国果然辉煌”“早就说汉字跟我们有关系” 的声音,还有人把这枚印章吹成 “改写东亚文明史的证据”。我瞅着那些评论都觉得魔幻 —— 就这么个巴掌大的印章,咋就跟 “民族荣耀” 绑上了?这就好比拿着个别人家的旧茶杯,就说 “这证明我家才是茶文化发源地”,也太牵强了吧!

说真的,这种 “抓着一件文物就往自己脸上贴金” 的操作,我是真没看懂。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使用历史确实不短,毕竟古代朝鲜半岛的王朝曾长期借用汉字记录历史、书写文书,这是文化交流的事儿,跟 “发明权” 压根不是一码事。就像咱现在也用阿拉伯数字、说英语单词,难不成能说这些都是咱发明的?这逻辑简直离谱到家了。

二、日本网友一盆冷水浇灭 “狂热”,地理常识才是硬通货

不过网络上也不全是跟着起哄的,总有清醒人能戳破泡沫。有个日本网友跟侦探似的,对着 “贤山扈力印” 这五个字琢磨了半天,直接在评论区甩出结论:“‘贤山’是中国河南的古地名,这印章十有八九是中原官吏用的,说不定是通过贸易、赏赐或者其他途径流到朝鲜半岛的。”

这话一出来,原本热闹的评论区瞬间安静了不少。我特意去查了查,还真有这么回事 —— 河南确实有个地方古称 “贤山”,历史上还是个挺有名的文化据点。这么一来,印章的 “出身” 就清楚了:它不是韩国本土造的,而是从中国传过去的,顶多算个 “文化交流的见证”,跟 “韩国人发明汉字” 八竿子打不着。

这日本网友的分析,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狂热的臆想上。其实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东亚的文化交流有多频繁:中国的汉字、儒家经典、技术发明传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这些地方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但 “使用” 和 “发明” 是两码事,不能因为你家有件别人家的老物件,就说这东西是你家造的啊!

还有人拿 “韩国有汉字碑、汉字古籍” 说事儿,这就更扯了。咱中国的故宫里还有洋钟表呢,难不成能说钟表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起源地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不是靠一件文物就能颠倒黑白的。

三、印度网友神吐槽戳中笑点,英国网友讲透历史本质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还得是外国网友的评论。有个印度网友直接开涮:“照这逻辑,下一步是不是该说河南是韩国的?或者干脆说韩国人的祖先是从河南迁过去的?” 哈哈哈,这话虽然是玩笑,但精准戳中了那些人 “为了证明观点不择手段” 的荒唐劲儿 —— 为了抢 “发明权”,连基本的地理和历史常识都不顾了。

还有位英国网友,说话那叫一个严谨,一看就是懂点历史的。他在评论区慢慢解释:“判断一种文字的起源,得看它的‘根’—— 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一步步演变来的,经历了数千年不间断的传承,从象形符号到方块字的脉络清清楚楚。就凭一枚一千年左右的印章,就想抢发明权?这就像在伦敦挖到一枚古罗马金币,就说罗马帝国起源于英国一样可笑。”

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文物的出现,更多是体现 “文化交流”,而不是 “文化创造”。比如咱中国出土过波斯银币、阿拉伯瓷器,这些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证明咱跟外国交流频繁,但没人会说 “波斯银币是中国造的”“阿拉伯瓷器起源于中国”。同理,韩国发现汉字印章,只能说明古代中韩文化往来密切,怎么就能扯到 “发明汉字” 上呢?

我还看到有中国网友晒出了甲骨文的照片,配文说 “这是三千多年前的汉字雏形,比那枚印章早了上千年,请问韩国有比这更早的文字雏形吗?” 这话直接把问题问到了根子上 —— 谈发明权,得拿最早的证据出来,拿个晚了上千年的印章说事儿,不是闹笑话吗?

四、闹剧背后的 “身份焦虑”:别拿历史当 “遮羞布”

其实仔细想想,这出闹剧背后,藏着的是一种挺拧巴的 “身份焦虑”。有些人为了找 “民族自豪感”,不是去挖掘自己真正的文化遗产,而是盯着别人的东西硬抢,把历史当成了可以随意摆弄的 “遮羞布”。

就说韩国自己,也有谚文这种独特的文字,是 15 世纪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组织人创制的,这本来是挺值得骄傲的文化成果,为啥非要去抢汉字的发明权呢?这就好比自家有好好的米饭不吃,非要抢别人家的馒头,还说 “这馒头本来就是我家的”,何必呢?

更可笑的是,类似的闹剧也不是第一次了。前几年有人说 “端午节是韩国的”“中医是韩国的”“甚至孔子是韩国的”,每次都闹得沸沸扬扬,但最后都被历史证据狠狠打脸。为啥这些说法总能冒出来?说白了,就是有些人太想通过 “抢别人的历史” 来证明自己的 “厉害”,却忘了真正的民族自信,是源于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不是靠抢来的 “虚名”。

就拿咱中国来说,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现在的简体字,三千多年从未中断,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份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史书典籍到民间传说,汉字承载的文化底蕴厚得很,根本不用靠 “抢” 来证明价值。这种文化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是靠几枚来路不明的印章就能动摇的。

五、历史不是 “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永远站得住脚

这场围绕 “汉字起源” 的闹剧,最后也跟往常一样,在越来越多的历史证据面前偃旗息鼓。那个晒印章的韩国网友删了帖子,评论区里的狂热声音也渐渐消失,只剩下一些理性的讨论 —— 这说明不管怎么折腾,历史真相永远站得住脚,不会因为某些人的臆想就改变。

其实说到底,历史不是 “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有自己的脉络和证据。判断一个文明、一种文字的起源,得靠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学术研究来支撑,不是靠情绪、靠臆想、靠一件孤立的文物就能颠倒黑白的。就像那位英国网友说的,汉字的发展脉络清清楚楚,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每一步都有大量的文物和文献佐证,这是任何人都抢不走、抹不掉的。

我还看到有网友说得特别好:“文化交流是好事,但交流不代表占有。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研究、使用汉字,因为这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体现,但我们绝不允许有人歪曲历史、抢夺发明权。” 这话太对了 —— 咱中国人向来大方,愿意跟世界分享自己的文化,但分享不代表 “送”,更不代表别人能拿着咱的东西说是自己的。

六、唠到最后:别让 “闹剧” 拉低了历史的格调

现在再回头看这枚 “贤山扈力印”,它本来是件挺有价值的文物,能帮我们研究古代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结果被硬生生炒成了 “抢汉字发明权” 的闹剧,真是有点可惜。其实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应该尊重历史真相。自己的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和传承,别人的文化成果要学会欣赏和借鉴,而不是想着去抢、去偷。就像咱东北人常说的:“做人得实在,认自己的祖宗,别乱认别人家的亲戚。”

最后也想跟那些总爱 “抢历史” 的人说一句:与其花心思编造 “发明权” 的谎言,不如沉下心来挖掘自己的文化宝藏。真正的民族荣耀,不是靠抢来的虚名撑起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别让这些荒唐的闹剧,拉低了历史的格调,也丢了自己的面子。

毕竟,历史会记住真相,也会记住那些试图歪曲真相的荒唐行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蔡文苑】朱胜非:南宋初政局... 朱胜非(1082—1144),字藏一,蔡州(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人,是两宋之交一位颇具特色的政治人...
梅西再现神技!劳塔罗助攻,阿根... 在阿根廷与安哥拉的友谊赛中,梅西的劲射破门为球队奠定了胜局,而这次进攻的背后则隐藏着丰富的战术思考与...
冠城钟表珠宝(00256.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4日南向资金减持189.2万股冠城钟表珠宝(00256.HK)。近5个交易日中...
长沙发布“文明骑行20件小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11月14日,“文明骑行 安全到家”2025年长沙...
原创 上...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被誉为小国博,其展品展示了国内最完整的青铜器收藏,并且打破了地域限制,涵盖了各个...
048-洪宪元年元旦之亲历见闻... 据1912年1月2日《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
原创 阎...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因变乱而崭露头角的枭雄人物,其中包括推翻清朝统治的袁世凯,倡导三民主义的孙中山...
21岁大学生帮人跨省取快递被判... 2020年12月,21岁大学生小宁(化名)从老家河北某地出发,前往湖北荆州监利市,同朋友马哥(化名)...
原创 慈... 如果要评选晚清时期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曾国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成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