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除夕之夜,当临安城内万家灯火通明,百姓们正围炉守岁、欢庆团圆之际,抗金名将岳飞与其长子岳云却在风波亭含冤而死。这位一生驰骋沙场、誓死抗金的民族英雄,最终未能实现马革裹尸的夙愿,反而惨死于自己效忠的朝廷之手。这一惊天冤案犹如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南宋朝野,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扼腕叹息。
关于岳飞身后家眷的遭遇,历史记载令人唏嘘不已。岳飞的首任妻子刘氏在其从军远征期间改嫁他人。需要说明的是,在宋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明的背景下,妇女改嫁实属平常,并无后世明清时期那般严苛的贞节观念束缚。正因如此,后世史家往往误将岳飞继室李娃认作其原配夫人。
岳飞膝下共有五子,根据年龄推断,长子岳云与次子岳雷应为刘氏所出。在岳飞蒙难之时,23岁的岳云已是一位久经沙场的青年将领,16岁的岳雷亦已成家立业,二人膝下共有四名子女。其余三子年龄尚幼:12岁的岳霖、7岁的岳震,以及年仅3岁的幼子岳霭(后蒙宋孝宗赐名岳霆)。
在这场政治迫害中,战功赫赫的岳云与父亲同时遇害,其妻小被流放至岭南蛮荒之地。次子岳雷的遭遇更为凄惨,虽经审查证明与案件无关,却仍被投入大狱。这位目睹父亲惨死的年轻人,在狱中饱受折磨,最终未能等到平反昭雪之日,便含恨死于流放途中。李夫人强忍丧夫之痛,带着年幼的儿子们跋涉涉,历经千辛万苦抵达烟瘴弥漫的流放地。岳霖、岳震被安置在惠州一座破败寺庙中,兄弟二人挤在仅能容身的逼仄土屋里,在失去自由的困境中苦熬岁月。
直到二十年后,宋高宗才下诏为岳飞平反,解除对其家属的拘禁。此时,年逾花甲的李夫人已62岁高龄,岳霖刚过而立,岳震28岁,最小的岳霆也长成了24岁的青年。朝廷为示抚慰,授予岳霖右承事郎之职,岳震、岳霭则补授保义郎衔。然而漫长的流放生涯早已磨灭了他们的斗志,这些将门之后最终选择弃武从文。岳霖在任期间曾竭力搜集父亲遗作,欲编纂成集以传后世,可惜天不假年,未及完稿便因病离世。
历史总是充满遗憾,即便南宋朝廷事后如何追封抚恤,终究无法挽回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命。岳飞的悲剧,不仅是个人与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其忠勇报国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