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风吹过的荒原上,往往不是风声在诉说,而是沙尘把事物揉皱成一个又一个难以辨认的轮廓。罗布泊,这个被历史抹去一部分的名字,常年以沉默对待来访者;而真正的问话,却常在沉默之中自显。于是,在9月25日的一个访谈里,一位资深记者、也是行走在大漠多年的冒险者,把那些被尘沙掩埋的问题又一次抬了起来:唐守业,那个在罗布泊走过无数次的人,正以一种近乎执拗的方式,寻找着尘埃中的踪影。
说起唐守业,他并非初来此地的探求者;从本世纪初开始,他就像一条跨越风沙的旧船,始终向着罗布泊的黑夜前行。几十次穿行在这片被人误解为空洞的土地上,他被誉为研究彭加木事件的首席专家,仿佛把自己的一生都系在了一张会坠入沙中的地图之上。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不仅是年龄的皱纹,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硬度:若要触及真相,便要用步伐去丈量,用心去辨别。
有人问他,年逾七旬,仍于四天三夜,108公里的路程里来回奔波,究竟徒步的是何物。唐守业只是露出一抹不甚在意的笑,答道:徒步大漠,乃人生最深的精神享受。吃苦、受累、操心、遭罪,恰是让人长寿的秘方。他的这番话,似乎把苦难变成了一种自我锻炼的药方,让人愿意在风沙中继续背负那些看似无尽的问号。
这份坚持,自2018年起又多了一层意义。那年在敦煌的夜市,他与全天候董事长强哥邂逅,此后便六次参加由强哥组织的徒步大漠。人们说强哥是有大情怀、有格局、有大爱的忘年交,而唐守业则把这段友谊视作在沙海中的另一种灯塔,指引他在黑暗时刻不至迷失。
有同伴言之凿凿地说,徒步走的不是大漠的路,而是一路走来的自己。走在这种路上,像是在翻开一部部人生的账簿: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坚持,哪些是最珍贵,哪些又应放下。那些曾经的痛苦、纠结、彷徨,仿佛在风中被吹散,心里只剩下清澈的夜空与一粒粒坚定的脚印。唐守业面对这一切时,总是以一如既往的沉静回应:困难、挫折、逆境、坎坷,谁没有经历过?它们不过是每个人口袋里最宝贵的财富。
关于彭加木,这位1980年在罗布泊失踪的科学家,至今仍是一个被层层传言包裹的谜。沙丘、叛逃、队友之手,甚至外星人与穿越回古代的传闻,像野草般在世界各地的口耳相传中生长,无法用一个清晰的脚印来定论。凡是把彭加木之事讲成戏剧的人,往往忽略了历史的沉默与证据的碎片。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唐守业显得格外坚定——他在众多质疑与猜测之间,仍然保持着对真相的接近:我在这里,充满信心地告诉关心此事的朋友们,解开谜团仅一步之遥。
他的话语里,既有对未知的敬畏,也不乏对现实的清醒。罗布泊的谜,像一场旷野中的自省:人为何而行?为了证明某种说法,还是为了看清自己在风沙中的形状?而唐守业选择的,是以脚步丈量世界,以执念追踪真相的方式,哪怕这路漫长、风大、路远,也要把心中的迷雾一点点揭开。
结尾处,不妨把这一切看作一则历史的折射:在信息的海洋里,真正的答案往往并不喧嚣,往往藏在那些愿意持续前行的人心里。愿所有像唐守业一样的探索者,既能保持勇气,也不失冷静;愿这片古老的沙海,终有一天把彭加木的真正踪迹呈现于世人眼前。愿读者在这段旅程里学会坚韧,学会以理性照亮迷雾,以希望照亮前路。愿我们在追寻真相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一切美好与善良,一并留在这世界上,成为他人继续前行的灯塔。愿未来的日子,风平浪静,人人安康,探索之心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