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今世界上最让人感到憋屈的空军力量,日本航空自卫队绝对榜上有名。明明手中拥有五代机,却始终笼罩在中国空军的阴影之下,哪怕在国际上拥有一定先进装备,也难以摆脱被压制的现实。
日本空自的“憋屈”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从冷战末期至今,日本空自的发展历程几乎完全与美国的意志和国际格局息息相关。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的军事实力在战后被美国严格限制。但日本并不甘心于此,一直渴望逐步恢复强大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在空军力量方面。
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局势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决定扶持日本提升军力。于是,日本得到了当时极为先进的F-15J/DJ战机,而且一次性进口了多达213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些战机在当时让日本空自实力大幅提升。然而,战机毕竟会老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冷战结束,日本的F-15逐渐显露出性能不足,无法满足未来空战需求。于是,日本开始盯上美国的王牌战机——F-22。
如果能引进F-22,日本就能在F-15退役后维持一流的空军梯队。但美国深知F-22的战略价值,加之苏联已解体,便拒绝了日本的请求。最终,日本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购买F-35。经过多番争取,日本不仅获得了F-35,还在国内建立了一条总装生产线,成为全球仅有的三条F-35生产基地之一。这在当时让日本信心倍增,仿佛终于摆脱了过去的束缚。
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中国的歼-20战机正式服役,日本的F-35立刻失去了优势。无论是性能指标还是装备数量,F-35都逐渐落在下风。作为五代机,F-35存在两个致命问题:其一,单发设计导致机动性、航程和速度都不如双发的歼-20;其二,隐身能力明显逊色,笨重的机身设计更是被戏称为“肥电”。相比之下,中国的歼-20拥有更为平滑的机体设计和更优越的隐身性能,使其在空战中占据天然优势。
更让日本空自尴尬的是,中国不仅在单机性能上领先,还已经形成完整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在体系化空战中,日本的F-35根本占不到便宜。而在数量方面,日本更是被远远甩开。截至2025年,日本现役F-35仅有45架,计划总数为147架;而中国歼-20已经达到200至300架,未来还可能突破500甚至1000架。相比之下,日本即使完成计划,也无法追上中国的规模。
与此同时,美国的F-35生产陷入困境。曾经年产超百架的辉煌已经不再,如今产量跌至每年不足50架。美国官方的解释是升级进展不顺,TR-3项目导致战机无法通过验收。但外界更关注的,是中国自2024年起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作为制造战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稀土一旦受限,美国及其盟友的生产能力自然受挫,日本的F-35总装厂也因此受到牵连。
总的来看,日本空自虽然表面上拥有先进的F-35,但面对中国空军的歼-20,其数量差距会越来越大,性能也难以匹敌。哪怕日本为此投入巨大资源,这些F-35依然可能成为“有先进外壳,却缺乏战略价值”的装备。对于日本来说,这份憋屈恐怕还将持续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