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普遍将俄罗斯视为主要威胁,始终保持警惕与防备。然而,有七个地区,虽被广泛视为“准国家”,却迫切希望加入俄罗斯,这些地区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与政治诉求都有着深刻的原因。
一、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位于摩尔多瓦境内,面积达4163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这一地区的40%居民为俄罗斯族,且约70%的居民使用俄语,他们与俄罗斯的情感紧密相连,亲俄情绪较为强烈。摩尔多瓦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国,资源匮乏,市场也十分狭窄。而德左地区自苏联时代起就是重工业区,因此它迫切希望能从俄罗斯获得便宜的铁矿石、煤炭、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并接入广阔的市场。1990年,德左地区宣布独立,1992年摩尔多瓦试图武力收复,但未能成功。现在,俄罗斯在此地区驻有大约500名维和士兵,帮助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状态。摩尔多瓦政府不承认其独立合法性,国际社会亦无法将其视为正式国家。
二、阿布哈兹共和国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黑海与大高加索山脉之间。由于山地较多,土壤贫瘠,这片土地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然而,阿布哈兹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苏联时期,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日益严重,逐渐产生了分裂情绪。随着苏联解体后,阿布哈兹在1991年爆发了与格鲁吉亚的战争,并于1994年宣布独立。如今,俄罗斯的支持使得阿布哈兹在事实上脱离了格鲁吉亚的控制,并保持独立地位。
三、南奥塞梯共和国
南奥塞梯曾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人口8.5万。随着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的经济逐渐下滑,政治动荡不断,南奥塞梯的奥塞梯族群认为留在格鲁吉亚已无前途,他们希望脱离格鲁吉亚,依赖俄罗斯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支援。2008年,格鲁吉亚企图通过武力重新收回南奥塞梯,但俄罗斯迅速介入,成功制止了这一进攻。南奥塞梯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宣告独立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状态。
四、克里米亚共和国
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面积2608平方公里,人口约191万。克里米亚历史上曾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但1954年苏联为了纪念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合并,将其划归乌克兰。在克里米亚,58%的居民为俄罗斯族,乌克兰族仅占24.32%,长期以来,克里米亚的亲俄情绪非常强烈。2014年,随着乌克兰的政治倾向发生剧变,亲西方力量逐渐占据上风,克里米亚的亲俄势力加剧。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迅速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并通过公投将克里米亚重新并入俄罗斯。
五、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顿涅茨克位于乌克兰东部,邻近俄罗斯罗斯托夫州,是乌克兰重要的煤炭产区与重工业基地,面积约2.69万平方公里,人口223万。当地的俄罗斯族占比较高,且深受俄罗斯的文化与政治影响。201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顿涅茨克宣布脱离乌克兰,并成立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俄罗斯在2022年正式承认顿涅茨克的独立,并通过公投将其并入俄罗斯。
六、卢甘斯克州
卢甘斯克位于乌克兰最东部,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人口220万,是乌克兰的重工业区之一。卢甘斯克的俄罗斯族占比高达39%,且大部分居民讲俄语,情感上对俄罗斯有较强的亲近感。2014年,随着乌克兰政局剧变,卢甘斯克宣布独立,并成立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尽管乌克兰政府强烈反对,但卢甘斯克地区始终寻求加入俄罗斯。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承认卢甘斯克的独立,并通过公投将其纳入俄罗斯版图。
七、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是乌克兰东北部的重要城市,哈尔科夫州的首府,也是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工业与交通中心。哈尔科夫的人口为145万,俄罗斯族占比高达75%。该地区大多是平原,农业资源丰富,工业也非常发达,尤其是机械制造、煤炭开采等领域。2014年,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后,哈尔科夫也发生了类似的独立潮流,武装分子一度控制了部分区域,宣布独立。然而,乌克兰政府很快平定了哈尔科夫的叛乱。2022年,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哈尔科夫成为了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局势依然扑朔迷离。
以上这些地区虽然暂时没有获得联合国的广泛承认,但它们无疑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只要乌克兰等国不放弃对这些领土的控制,国际社会对其地位的认定将持续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