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解释为何马超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超,字孟起,出自马腾之子,生于东汉末年的动乱年代。当时他的父亲马腾与结义兄弟韩遂在关西、关中一带崛起,统领着一支强悍的西凉骑兵,成了诸侯争霸格局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支骑兵以骁勇闻名,屡次随大将出征,被董卓、曹操等人看作可用之兵,甚至有传闻曹操曾多次向他们请求出兵相助。然而,马腾与韩遂之间的权力纷争持续升级,形势错综复杂,最终促使马超离开父辈的营垒,转而投靠曹操。凭借自己超群的武技和在羌族群体中的高望,他逐渐赢得曹操的关注与忌惮,成为曹操麾下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到了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计划东进汉中,攻击张鲁,因而触动了马超与韩遂的反叛情绪。这场叛乱在历史书籍与传说故事中都留下了浓重的痕迹,在《三国演义》里尤为突出。传说中,马超在与曹操的激烈对阵中展现出令人震慑的勇猛,甚至一度让曹操在战场上陷入被动,传出曹操割须弃袍以示畏惧的故事。尽管曹操在潼关之战取得了胜利,马超却在短暂的喘息后重新积蓄力量,再次夺回并巩固了凉州的统治。连绵不断的战事让曹操对他愈发头疼,最终因怒火攻心,对邺城的马腾三族下达了诛杀命令,使得这支家族与部族的血脉在政治风暴中遭遇沉重打击。
虽然曹操在潼关之战中击败了马超,但仅仅一年之后,马超便再次崛起,恢复了凉州的军事与政治控制,重新集聚兵马、安抚民心、整备粮草,仿佛从灰烬中重新点燃了一支久卧的军队。曹操对马超的威胁并未因此消退,邺城的报复也在持续发酵,马腾三族的血案为双方的恩怨画上了悲怆的句点。此时的马超已经成为曹操眼中不可忽视的劲敌之一,往日的荣耀与威胁在新的战局中交错呈现,令曹操对他的警惕与压制更为明显。
马超之所以成为刘备眼中忌惮的对象,实则聚焦于两大原因。其一,作为少数民族中的杰出领袖,在刘备对抗曹操的棋局里,马超展现出难以忽视的影响力。他成功策动了氐族雷定七部,总计一万余人响应刘备的号召,为他牵制曹军先锋的主力部队,形成对曹军的战略牵制与压力。尽管这是对刘备有利的军事辅助,但他在羌人、氐人中的声望也让其他势力对他心生警惕与忌惮,担心他在关键时刻转投他处或利用人脉拉拢新的盟友。
其二,与彭羕之间的纠葛成为引爆点。彭羕才华出众,得到庞统和法正的推荐,却被诸葛亮所不喜。按刘备的取舍,彭羕被贬为江阳太守,从而在心里积累怨愤,最终选择与马超暗中联手,策划叛乱。马超得知此事后,立刻向刘备报告,彭羕最终被拘禁并处死。随之而来的,是马超心头压力的进一步加重——他担心被刘备怀疑忠诚,担心对方会以试探忠心的方式来考验他。尽管他曾为刘备效力,但在刘备称帝之时,他的身份地位逐渐受到质疑。历史记载亦提到,马超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年便因病去世,享年47岁,留下了一个壮丽而略带悲歌的军事生涯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