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这位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的皇帝,死在了行进的车队中。消息若是当即传出,必然引起天下动荡。左丞相李斯担心引发叛乱,便选择隐瞒真相,继续护送皇帝的灵车南下。按照礼制与惯例,秦始皇死后应由长子扶苏继位。然而,阴谋早已在暗处滋生。掌管中车府的赵高,原是秦始皇小儿子胡亥的老师,他极欲让胡亥登基,以便操控朝政,攫取权力。于是他千方百计,设法说服李斯转而支持胡亥。
赵高虽是宦官,但绝非寻常之辈。此人心机深沉,言辞犀利。史书记载他与李斯有一段对话。赵高试探性地说:“皇帝临终前曾写下诏书,召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但诏书未及送出,皇帝便已崩逝。如今这封信在胡亥手中。究竟该让谁继承大统,其实已由胡亥与我掌控。你意下如何?”此言赤裸裸挑衅规制。李斯虽心生不悦,当即回斥:“此等言论,乃亡国之兆,非人臣所当谈论!”从中可见李斯并非对赵高无防。
然而,赵高极懂人心,他暗中将李斯与大将蒙恬对比,直击其心底隐忧。他讥讽道:“若扶苏即位,必然重用蒙恬为丞相。到那时,你的位置还能保得住吗?”这句话恰好击中了李斯的要害。李斯素知自己不及蒙恬受扶苏信任,心中顿时生出惧意。犹豫之间,他竟被赵高说服,与其同流合污。于是,臭名昭著的“沙丘政变”拉开序幕。
他们合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将原本召扶苏回国的信件改为斥责扶苏“无功”、“不孝”的狠言,命其自裁。又以“不忠”之名责令蒙恬自杀。扶苏性格仁厚,果真自尽;蒙恬不甘,拒不自裁,最终被囚禁,仍难逃服毒而亡的命运。随着两大劲敌的消失,李斯短暂迎来了所谓的“好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赵高在除掉扶苏后,极力怂恿胡亥沉迷享乐,修筑阿房宫,挥霍无度。当时秦朝百姓已被徭役逼至极限,各地民变不断,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烽火连天。李斯忧心忡忡,几次想当面奏报国事,然而任何欲见皇帝之人,都要先经过赵高把关。赵高故意在胡亥与宫女作乐之际,让李斯前去请见。屡次打扰胡亥的欢愉,令胡亥大怒,渐生反感。赵高趁机在胡亥面前搬弄是非,说李斯有反心。胡亥轻信,派人暗中调查。
李斯得知赵高构陷自己,也急忙上奏揭发赵高,但胡亥早已被蒙蔽,根本不予理会。后来,李斯又劝谏胡亥暂缓修建阿房宫,以免劳民伤财。此言反而彻底激怒胡亥,将李斯下狱,交由赵高审讯。赵高怀有极深的仇恨,审讯中施尽酷刑。他将秦代残酷的“五刑”一一加诸李斯:先是在脸上刺字,再割去鼻子,接着斩断双足,毁坏生殖,最后砍下首级。李斯就这样在痛苦中被折磨至死,落得悲惨下场。
李斯一死,赵高更加肆无忌惮。他玩弄权术,甚至提出“指鹿为马”,以此测试群臣忠诚,建立自己绝对的威信。随后,他又逼迫二世胡亥自杀,拥立始皇之弟子婴为傀儡。子婴深知赵高阴险,料想自己迟早也会被清除,便设谋反杀赵高。
然而大势已去。项羽等诸侯联军攻入咸阳,秦朝至此土崩瓦解,短暂的帝国走向覆灭。秦亡的背后,不仅是沉重徭役与暴政,更有赵高与李斯等权臣的勾结与倾轧。沙丘之变,终成压垮大秦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