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这一段历史风云激荡,不仅是王朝更替的时代,也是群雄并起、名将辈出的年代。常遇春、徐达、李文忠等名将功勋卓著,奠定了大明的基业,成为历史的见证者。然而,在朱元璋麾下,还有一位并不广为人知的将领,他的故事同样波澜壮阔,甚至比一些开国名将更为精彩。他,就是被朱元璋称为“浙东屏障”的胡深。
胡深,字仲渊,出生于处州龙泉。他自幼聪颖机敏,不仅富有谋略,而且对百家典籍均有涉猎,可谓文武兼备的奇才。元末天下动荡,群雄四起,胡深洞察时局,曾感慨道:“浙东地气已尽,祸患将至。”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召集乡里子弟,组织自保武装。当时元朝将领石抹宜孙镇守处州,任命胡深为参军事,募兵上千,专门用来征讨流寇山贼。
至正十八年(1358年),龙泉一带爆发叛乱。胡深与章溢联手出击,很快荡平流寇,局势得以稳定。因功绩卓著,他被朝廷授予“义兵元帅”的头衔,相当于地方武装首领。同年十二月,朱元璋亲率大军进攻婺州。胡深当时已是元帅,急忙带着百余辆满载军械与粮草的车队赶赴支援,但行至松溪受阻,未能及时救援,最终婺州被朱元璋攻下。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大将耿再成进攻处州。石抹宜孙派胡深、叶琛、林彬祖等迎战。初时战况尚可支撑,但胡大海的援军赶到后,局势骤然逆转,处州失陷。石抹宜孙等人纷纷逃走,胡深见大势已去,遂率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归降朱元璋。朱元璋对他的归附十分高兴,亲自与他促膝长谈,随后任命为左司员外郎,并派他回处州招募旧部,协助攻打江西。江西平定后,胡深还亲率部队镇守吉安,展现了过人的能力。
处州苗蛮之乱爆发,耿再成战死,朱元璋命胡深与邵荣合力平叛。胡深不仅平息叛乱,还进一步扩充军队至万人规模,亲自率军扫荡山贼巢穴,活捉贼帅,彻底稳定了局势。与此同时,张士诚大将谢再兴进犯东阳,朱元璋麾下的李文忠任命胡深为前锋,果断击退敌军。胡深还提出在诸全修筑新城、驻军防御的建议,事实证明此策十分英明。张士诚随后再度派兵进攻,却因城池坚固而无功而返。朱元璋大为赞赏,特赏胡深良马一匹,以示嘉奖。
不久后,方国珍之子方明善攻打温州土豪周宗道。胡深受命迎战,势如破竹,连克瑞安,直逼温州。方明善惶恐不安,甚至拿出三万两白银求和,胡深收银后才班师。这一时期,胡深的声望与地位已达巅峰,看似前途无量。
然而命运多舛。元将陈友定挥师进攻处州,胡深迅速应战,成功击败对手,占领浦城、松溪,生擒守将张子玉,声威大振。他更上书建议朱元璋调兵合围福建。朱元璋采纳其策,派朱亮祖、王溥率军与胡深合力攻闽。朱亮祖急于速战速决,而陈友定将领阮德柔坚壁不出,胡深劝其缓攻,却未被采纳。阮德柔随后屯兵锦江,威胁胡深后路。胡深奉命出战,不料陷入敌军埋伏,被陈友定大军夹击。胡深拼死突围,却因战马失蹄摔倒,不幸被杀,终年五十二岁。
朱元璋事后与文臣宋濂谈及胡深,感慨道:“浙东一障,吾方赖之。”能得到开国皇帝如此评价,足见胡深在明初的重要地位。他虽未能见证大明江山的最终稳固,但他的人生已然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