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慈禧太后似乎是一个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人物。凡是触动到她权力根基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但实际上,慈禧的手段并非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对于那些不会对她造成威胁的人,她往往表现得宽容甚至体恤。比如说咸丰帝最宠爱的丽妃——按理来说,她本该是慈禧的宿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慈禧掌权后,不但没有对她进行迫害,反而将其尊封为皇贵妃,这与许多影视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大相径庭,也说明我们对慈禧的理解或许存在误差。
一、满洲八旗少女的入宫之路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道光十七年,比咸丰帝小六岁,是主事庆海的女儿。关于她的家世,虽有学者认为她出自满洲正红旗,但因缺乏详尽的档案记载,这一说法仍存疑。不过,从咸丰二年的选秀结果来看,当年入选的几位佳丽多出自满洲八旗的显赫世家,这也从侧面说明他他拉氏的出身并不普通。
咸丰二年二月,咸丰帝举行继位后的首次八旗选秀。当时后宫人丁稀少,仅有一位云嫔,因此这次直接选入四名秀女:贞嫔钮祜禄氏、英贵人伊尔根觉罗氏、兰贵人叶赫那拉氏以及丽贵人他他拉氏。她们先后入驻圆明园,并分住钟粹宫和储秀宫。丽贵人与贞嫔(后来的慈安皇后)同住过钟粹宫,后来又与兰贵人(慈禧太后)同居储秀宫,这样的生活安排让她们三人的命运在此刻悄然交织。
二、绝代双骄的宠爱与较量
丽贵人虽是首批入选后宫的美人之一,但最初的宠爱并未落在她身上。入宫之初,英贵人伊尔根觉罗氏一度最得皇帝青睐,当年便晋为英嫔。然而好景不长,她很快因不明原因被降级,最后仅止步于“常在”,命运可谓急转直下。
相比之下,丽贵人与兰贵人则逐渐走入咸丰帝的心中。咸丰四年,兰贵人被晋封为懿嫔,而丽贵人则因怀孕而在年底晋封为丽嫔。翌年,她顺利生下一位小公主——荣安固伦公主。虽然只是个女儿,但咸丰帝喜不自胜,当即下旨将她晋为丽妃。可见,丽妃在咸丰心中的地位相当特殊。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也间接打破了外界关于咸丰“体弱无嗣”的谣言,为他与懿嫔(慈禧)的后续宠爱铺垫了基础。不久之后,慈禧生下皇长子载淳(同治帝),两位宠妃几乎同时得宠,待遇相差无几。甚至在后期,丽妃移居咸福宫,与咸丰帝更为亲近,宠爱程度一度超过慈禧。
三、尊封皇贵妃与母女命运
咸丰去世后,年幼的同治即位。次日,两宫太后以“侍奉皇考有年,诞育大公主”为由,尊封丽妃为丽皇贵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举动不仅得到了慈安皇太后的认可,慈禧太后也未加阻挠,甚至在日后掌权时对丽妃母女照顾有加。这与人们想象中“铲除情敌”的慈禧截然不同。
荣安公主虽被封为固伦公主,婚配一等公符珍,可谓荣耀无比,但命运却多舛。她在婚后不久因产后染上天花而香消玉殒,年仅二十岁。据记载,她临终前恍惚言语,似见父亲咸丰帝召唤自己与弟弟同治同行,令人唏嘘。
丽妃在失女之痛中愈发郁郁寡欢,身体状况本就欠佳,更因思念过度而雪上加霜。光绪十六年,她在寿康宫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谥号庄静皇贵妃。她的丧礼极为隆重,光绪帝亲自祭奠,并将其安葬于定陵妃园寝最尊贵的位置,地位可见一斑。
子辰评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堪称咸丰后宫中除慈禧之外最幸运的女人。她不仅深受咸丰帝宠爱,还生下清朝最后一位公主,身后更被尊为皇贵妃。然而命运并不完美:她的女儿红颜薄命,她自己体弱多病,最终仅活到五十余岁。纵观一生,她既享受过无上的荣耀,也承受了失亲之痛,正如历史的常态——人生若太完美,往往会让人觉得连上天都会嫉妒。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翁合同日记》《内务府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