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成为几代人耳熟能详的传奇篇章。这些故事以杨家老令公杨继业和“七郎八虎”为核心,但并不仅限于杨家。书中还出现了许多同样赫赫有名的家族武将,例如呼家、高家、郑家、曹家,这些都是与杨家齐名的开国功臣世家。杨家将的评书中,甚至常以“几家老令公”来并称他们。在更早的版本中,还有“九王八侯定宋室”的说法,指的是跟随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的十七位猛将。那么,这“九王八侯”究竟是哪几位呢?
建隆九王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后,在建隆年间封赏功臣,授予九人王爵,被称为“建隆九王”。
1、山王杨继业
首位便是杨家将的代表人物杨继业,封号为山王。这一称号源于他父亲杨衮所持的“火山王”之名。五代时,因石敬瑭割地求援,辽军屡次南侵。杨衮率领河东三十六寨豪杰奋起抵抗,打出“扶汉灭辽”的旗号,曾成功解太原之围。然而因不满朝廷昏庸,杨衮最终带军回寨,自立为火山王。到杨继业时,依旧效忠北汉,后被宋太祖三度征伐河东收归麾下。杨继业忠心耿耿,率家族将士屡建战功,最终殉国雁门关,撞死李陵碑,成为忠烈的象征。
2、东平王高怀德
第二位是高怀德,高家世代名将。他是高行周之子,赵匡胤的妹夫。高怀德凭借骁勇与胆识,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位列赵匡胤麾下首席猛将。年老时仍征战不息,终战死幽州,留下凄壮结局。
3、汝南王郑恩
第三位是郑恩,出身市井,性格粗豪却力大无穷。他曾在赵匡胤落难时挺身而出,因而结下兄弟情义。郑恩多次为赵匡胤立功,但因性格鲁莽,屡次顶撞皇帝,最终被赵匡胤借醉斩杀,以警告群臣。
4、太原王曹彬
曹彬是后唐大将曹芸之后,早年随兄弟落草太行。其后追随赵匡胤,成为副元帅,与赵并肩作战,攻灭南唐、西蜀、北汉,功勋卓著。至暮年败于幽州后羞愧出家,另有评书版本称其战死沙场。
5、安乐王张光远
张光远自幼与赵匡胤交好,性格豪爽诙谐,手持凤翅鎏金镗,力敌万人。他虽不喜取敌首级,却威震四方。然在南征北战中因奸臣设计被活埋,结局令人唏嘘。
6、清平王罗彦威
罗彦威与张光远同为赵匡胤至交,情义深厚。兄弟之情在朝局下逐渐淡薄,张光远遇害后,他对赵匡胤彻底心寒,最终消失无踪,成为谜团。
7、刚骨王史魁
史魁出身将门,勇猛无双,曾在险境中救赵匡胤脱困。此后屡立战功,被封刚骨王。最终在讨伐南唐时中了毒砂,药石无效而亡。
8、河阳王石守信
石守信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早年战功显赫。赵匡胤称帝后,他主动交出兵权,以保全自身。虽因敛财而被诟病,却安享晚年,可谓九王中少有的善终者。
9、常胜王史彦超
史彦超是史魁之弟,力大无穷,战功显赫。赵匡胤称帝后封为常胜王。他在南唐之战中为兄报仇,不幸中埋伏,被乱箭射杀。
这些“九王”多为五代名将,虽功勋卓著,但大多结局悲凉。宋朝建立不过数年,他们便或死或隐。
建隆八侯
与此同时,赵匡胤还册封了八位侯爵,被称为“建隆八侯”。他们多为名将之后或追随赵匡胤多年的勇士。
其中,高怀德之弟高怀亮幼年流落杨家,后认祖归宗,成为赵匡胤麾下勇将;呼家呼延凤智勇兼备,却被奸臣所害;药元福、马全义随赵匡胤征战南北,屡立战功;王全斌攻灭后蜀,虽因纵兵遭贬,但仍列侯爵;杜延滔归顺后屡有功绩,后因不满而归隐;曹家兄弟曹翰、曹海皆是猛将,曹海战死幽州,曹翰则得以善终。
此后,宋太祖在开宝年间又重新册封“少阳八侯”,多为功臣之后,如杨延平、杨延定、高君宝等,延续了这些家族的荣耀与传说。
综上所述,“九王八侯”既有真实历史人物,也有文学虚构,他们共同构成了杨家将等系列评书中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映射了宋初开国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