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一个体弱的皇帝托付大宋江山呢?咸淳元宝正是在南宋度宗咸淳年间铸造的,流通时还见过两种小平折的规格。由于自南宋恭帝之后就再无铸钱的新作,因此这批咸淳钱常被视为宋代末年的最后一批铸币。关于铸币年代与款识的记载,在钱币学史上常有争议,但就此文所述,它们确实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权力与命运的隐喻。
赵禥,亦称赵禥,是荣王之子、理宗的侄子,1264年景定五年登基,改元为咸淳。传闻赵禥的母亲只是王府中的一名小妾,地位卑微。当时发现他怀孕后,正房夫人便同意对其进行打胎。但命运似乎另有安排,胎儿并未被药物所吞没,出生后却以异乎寻常的体态进入宫内。宫廷的冷光、细雨打在檐脊上的声音,与婴儿初啼的微弱声响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宣告一个极端的时代即将开启。
然而这个早产的皇子并非健壮的象征。赵禥自幼体弱,母亲与婴孩的健康之谜在宫中传得神秘而沉重。他体内仿佛被某种药理与天生的短板所束缚,走路往往拖着迟缓的步伐,学步之际也比同龄人显得迟钝;到七岁才偶有开口说话,智力的发育也似乎落后于常人。这些特征让朝堂中的许多忠臣都对他能否承担大统心存疑虑。贤臣吴潜一度明确反对让这样一个体弱之人承担帝位,但在他看来,赵禥却是理宗近系唯一的男性后代,同时理宗自身又是从民间远亲入选的,形势错综复杂,使得吴潜的反对惟有被边缘化,直至无人敢再公开发声。
理宗对赵禥却是另有安排,他努力为这位皇子配备良师,试图通过严格的教导与教育,使他能够理解朝政的复杂与治理的要义。然而无论教师如何耐心讲解,赵禥始终难以真正开窍,时常在学问与思维的空隙之间显露出不足。随着度宗继位,朝政的治理却表现出日益脆弱与放纵,政务被琐碎的私欲与酒色所侵蚀,国家的机体在慢性病般的腐蚀中渐渐失去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一个智识尚浅的君主撑起大局,简直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样的局势里,奸臣的势力仿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朝政变得更加混乱无序,渐渐走向不可挽回的边缘。度宗本人也因纵酒好色、沉迷声色,最终在咸淳十年七月辞世于临安宫,留下了一个濒临崩溃的王国。就此,南宋的局面再一次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忠臣与贤相的力量难以抵挡权势中心日益集中的现实压力。
谈及咸淳钱币与收藏市场,近代拍卖场上也留有它们的身影。保利2009年春拍曾上拍过一枚咸淳时期的小平宫银质钱币,这枚钱币如今被公认为孤品,罕见而珍贵。它在2018年11月的华夏拍卖中曾创出约五万多的成交价,书体秀美、线条流畅、工艺精致,堪称上美佳品。与之相比,普通的咸淳元宝在铸造工艺上略显粗糙,而小平折二的币制也常见于背部有记年之记。背面的记年多见于元年至八年的区间,这也成为学界与收藏者对其年代识别的一个重要线索。今天,南宋钱币品相良好的收藏品仍旧稀少,市场上流传的存世量大多在数百枚左右,因而每一件优品都显得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