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故事:糊涂大臣传口谕忘记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
创始人
2025-10-01 17:03:16
0

能让一位以残暴著称的皇帝在他死后痛哭流涕,并亲自追封其爵位;能在传达圣旨时“忘词”,却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得到皇帝褒奖与信任的人,古今以来寥寥无几。而在隋朝,有这样一位堪称“独一份”的重臣,他就是牛弘。此人能在三代帝王之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受尽器重,可谓前无古人。

出身非凡,少年才俊

牛弘出身官宦之家,家境优渥,但他之所以青史留名,并非凭借门第,而是凭借自身非凡的学识与品格。据传,他刚出生时,家中来了位精通相术的人,看了他的面相后断言此子必将位极人臣,且才学过人。牛父虽未全信,但仍特意延请名师为其启蒙。果然,牛弘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读书过目不忘,更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他从不是死记硬背之徒,而是能在学问中生发独到见解,因此很快便在乡里小有名气。

博览群书,整理典籍

随着学问日益精进,牛弘少年时已因博览群书闻名。入仕之后,他先受北周皇帝器重,及至周亡隋兴,杨坚(隋文帝)仍延揽有才之臣,牛弘便位居秘书监,专掌典籍整理。那时战乱方歇,典籍多毁于兵火,能否修复文献关乎隋朝的文化根基。群臣等着看牛弘难堪,但他反倒提出妙策:由朝廷颁布公文,凡民间若有藏书,献上即可换取钱财。这一制度既解决了百姓生活困窘,又使国家收回了珍贵典籍。百姓与朝廷皆大欢喜,牛弘因此更得隋文帝信任。

处世谨慎,独善其身

牛弘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学问上,更在于他处世的分寸感。当时大将军杨素功高震主,轻蔑群臣,却对牛弘格外敬重。因为牛弘不结党营私,待人以诚,且处事公允。独孤皇后去世时,隋文帝手足无措,不知葬礼礼制如何,杨素便推荐牛弘。果然,他将葬礼办得庄严体面,毫无瑕疵。此举更让皇帝对他心生倚重。后来杨素出征,群臣皆极力相送,唯有牛弘送至宫门便止步,被杨素称为“愚人”。可在隋文帝眼里,这正是他懂得分寸、避免嫌隙的明智之举,反而因此升迁高位。

大智若愚,巧避锋芒

历史上,不论多么英明的君主,都对过于聪慧的大臣心怀戒惧。牛弘深谙此理。他虽有过目不忘之才,却在一次传达圣旨时,故意“忘记”皇帝的话。满朝文武都以为他必死无疑,然而隋文帝反而大笑,称赞他正直不欺,甚至赏赐加恩。牛弘以此化解了皇帝的嫉恨之心,也展现了“装糊涂”的大智慧。由此之后,杨坚对他再无疑忌,任用更加放心。

名望不衰,死后蒙宠

牛弘并未因显赫而骄奢,日常衣着朴素,生活简约,对家人宽厚仁和,对百姓谦和可亲。他在掌管吏部时,任人以德行为先,唯才是举,哪怕寒门子弟,只要有真才实学与高尚品行,也能得到举荐。因而无论朝中还是民间,对他都口碑极佳。

到了隋炀帝杨广继位,虽以残暴奢淫闻名,却对牛弘宠信依旧。每逢出巡,必带其随行,甚至允许与皇后同席进餐,恩遇非比寻常。牛弘去世后,杨广痛哭不已,追封其为“文安侯”。一个开国暴君尚能如此动情,可见牛弘的人格魅力与处世智慧,确实令人敬服。

纵观牛弘一生,他以“清正、谨慎、智慧”三字立身,能在帝王身边游刃有余,又能以大智若愚自保。他打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宿命,真正做到了历朝帝王皆倚重的贤臣,堪称历史长河中少见的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三国时期的武将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常常会提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原创 中... 十九年七闰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的方式。它指的是每经过19个阴历年,就要加上7个闰月,这样19个回归年...
北京情侣手工约会宝藏地!一起做... 在北京谈恋爱,逛遍了故宫长城,吃遍了烤鸭涮肉,是不是想找点新鲜又温馨的体验?最近越来越多的情侣游客向...
原创 在... 锦衣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建立的一个特务机构,主要负责侦查、逮捕和审讯等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
原创 他... 这位皇帝的去世,成为了东汉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他九岁登基,十四岁开始处理政务。在他的领导下,东汉的政治...
原创 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一个国家的发展究竟依赖于什么?毫无疑问,最为关键的推动力就...
原创 从... 武官制度在历代王朝中,都是统治者掌握军权、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光武帝刘秀时期的武官制度,既有承袭...
原创 王... 前言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古老的谚语,简洁地概括了几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项羽...
原创 顺... 清朝初期的艰难起步与神秘预言 在清朝刚刚建立时,顺治帝深感对未来的困惑与担忧。作为年轻的皇帝,他...
原创 最...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很多人认为胡惟庸是冤枉的,认为朱元璋为了实现个人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