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通常较短,因此有“七十古稀”的说法,意思是到了七十岁的人已经算是高寿了。通常,这个年龄段的人会选择安享晚年,不再有太多的政治和军事抱负。然而,南北朝时期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将竟然发动了叛乱!这位将领是南齐的开国功臣,纵横多朝,经历了多个帝王的更迭。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位老将,在古稀之年选择起兵造反?在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刘宋时期的王敬则
这位将领名叫王敬则,字敬则,出生于晋陵南沙,即今天的江苏常熟。王敬则的家族背景较为独特,他的母亲是一位女巫。传说中,王敬则出生时“胞衣紫色”,这使得他的母亲认为这个孩子与常人不同,甚至认为他命中注定,未来将会有所作为。王敬则成长后,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尤其擅长投掷飞刀,成为了武艺超群的将领。由于这些才能,他得到了刘宋废帝刘子业的赏识,被任命为禁军的一员。
公元466年,湘东王刘彧发动了政变,王敬则参与其中,亲手将刘子业杀害。刘彧成功继位成为宋明帝,并且封王敬则为直阁将军。随后,王敬则陆续担任了奋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但在刘宋的仕途并不顺遂,虽然他曾多次立下战功,但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用。正当王敬则觉得自己的前途有限时,他遇到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人。
二、萧道成与王敬则的命运交织
这位改变王敬则命运的人便是萧道成。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叛乱,朝廷派萧道成前去平乱,王敬则也参与其中。在萧道成的指挥下,叛乱很快被平息,王敬则因战功被朝廷封赏。而随着刘宋政权的腐化和内乱不断,王敬则逐渐意识到萧道成的政治野心,认为他必定会在未来有所作为。于是,王敬则主动投靠萧道成,成为了他在宫中的耳目。
477年,刘宋的后废帝刘昱被杀,王敬则带着刘昱的首级去见萧道成。两人随后率领亲信进入宫中,王敬则在众多官员面前拔剑而立,威吓所有人:“官应处分,谁敢作同异者!”在王敬则的帮助下,萧道成迅速控制了局面,随后王敬则又在宋顺帝拒绝退位时,挺身而出,平息了这一政治风波。萧道成对此深感感激,并向王敬则承诺,若未来有机会,一定会厚待他。
三、从忠臣到反叛者的转变
萧道成称帝后,王敬则被给予了极高的官职和丰厚的封赏,成为了“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同时封他为寻阳郡公,邑三千户。第二年,王敬则再度被封为安北将军。在北魏的侵略压力下,王敬则曾一度惊慌失措,甚至弃城而逃。幸运的是,萧道成并未因此责罚他,反而将他升任为都官尚书、抚军,并不久后让他担任安东将军、吴兴太守。
然而,萧道成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武帝即位,王敬则依旧被重用,官职更是一路晋升,最终成为了骠骑将军、司空等职务。直到493年,齐武帝病重去世,王敬则辅佐了萧昭业和萧昭文两位新帝。然而,494年发生了震动南齐的政变,南齐宗室萧鸾篡位,发动大规模杀戮,虽然表面上对王敬则加以礼遇,但实际内心充满了疑虑,并且采取了防范措施,派兵严密监视他。
王敬则深知自己的处境已经变得异常危险,在内外压力和背叛的威胁下,他选择了反抗。498年,他终于举起了兵器,发动了叛乱。然而,尽管叛军的规模一度庞大,但很快便被击败,年逾七十的王敬则最终被杀害。令人唏嘘的是,王敬则并非一开始就有反叛的打算,他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完全是因为被逼无奈。在无法等待命运的安排下,他选择了反击,然而这一切依旧未能改变他悲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