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拍摄于1925年,摄影者是一位日本摄影师,收录于名为《亚东印画》的画册中。镜头细腻地记录了当时福建的真实风貌,从山水轮廓、街巷的布局到日常劳作的点滴,皆在黑白光影之间缓缓展开,呈现出那个年代独有的气质。画面里,海峡对岸的轮廓若隐若现,远处的船只与晨雾相互交错,仿佛把人带回到尚未完全面向现代化的福建。
画面所示,是福州郊区的农村景致。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群山环抱、丘陵起伏,水系发达,使沿海地区成为早期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这里的乡野与水网交错,村落沿山就势而建,田埂绕着溪流铺展,炊烟在黄昏时分缓缓升起。牧童的哼唱、妇女在田间劳作、老人坐在门槛上收拾工具,一切都显得朴实而紧密地依赖着山海与水的恩赐。
福建福州的农村旁边,是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福州农家女孩。她弯着身子,在泥土里专注地耕作,汗水沿着脸颊滑落,手中的工具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普通百姓生活极为艰难,田亩需要漫漫长日的劳作,渔民更要在海上冒着危险捕鱼。社会动荡的背景使许多人日夜拼搏却难以填饱肚子,孩子在泥土的芬芳中成长,女人在田埂上挑水、手艺与汗水并存。画面里的她们神情坚韧,衣袖随风微摆,呈现出一种朴素而顽强的生活气息。
福州市的街景,则展现出这座省会城市古老与现代交融的氛围。城内仍保留着历史久远的建筑格局,木构梁柱与青瓦屋顶错落有致,街道两旁点缀着商铺与茶馆,招牌上书写的字迹与装饰透露着福建商贸的繁荣气息。人群来往、商贩叫卖、马车与手推车在狭窄巷道穿行,市井的喧嚣与热闹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的都市画卷。照片捕捉的光影让老建筑的轮廓分外清晰,仿佛能听见木门的吱呀与人声的交汇。
福州的镇海楼则坐落在鼓楼区屏山之巅,地势高耸,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此楼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大约在1371年左右,因此成为福州古城的最高建筑,也是城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之一。站在塔顶,眼前是浩渺的烟波与广阔的城市景色,江面与山城在远处的天际线相连,景色异常开阔而优美。因其独特的高度与历史地位,镇海楼自古就被列入中国九大名楼之列,成为观景与铭记过去的重要所在。
鼓山风光则以其秀丽的山水闻名,坐落于闽江北岸,山势起伏、林木葱茏,登临其上可以俯瞰江水与城市的交汇,风光旖旎,令人留连忘返。山上还坐落着千年古刹涌泉寺,这座寺庙以历史悠久、香火旺盛著称,是福州游览的必打卡之地。游人沿着山道缓行,聆听泉声叮咚,感受禅意与自然之气在山风中交织,纷扰的尘世在此刻似乎都被抛在身后。
闽江与万寿桥的画面也在这组照片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闽江的水道如同一条银带,江面在日光下泛起层层细浪,映照出江城的独特气质;而万寿桥作为江上的重要通道,承载着往昔交通与商贸的繁忙,桥身的轮廓、桥拱与桥柱在岸边的影子里讲述着岁月的变迁。整组照片以闽江水景为底色,将福州这座古城的山、水、城与人文风貌在1925年的镜头里完整地呈现出来,仿佛给后来者留下了一扇通往历史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