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天,蒋介石发起了全面内战,刘邓部队接到命令,迅速出击陇海线,为自卫反击战打开了突破口。王近山领导的第六纵队奉命攻占兰封城,准备打响第一场重要战役。8月10日黄昏,六纵在经过五天急行军后,终于抵达了兰封城郊。暴雨如注,地面泥泞不堪,六纵的士兵们在雨中艰难前行,绕过了敌人的考城和曹庄据点,隐秘地逼近了目标。
六纵是一支刚刚组建不久的新部队,面对如此重要的战斗,指挥员王近山感到责任重大。他坚定地告诉大家:“这是一场关键的战斗,我们要为野战军争光,为六纵争光,一定要打出一个样子来。各个旅都要全力以赴,全力做好第一仗!”王近山精心部署,决定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绕过敌人外围的防线,从城中间穿插,悄然接近城墙。他要求各旅做好偷袭准备,偷袭不成就强攻,务必迅速突破敌人防线,抢占有利位置。
正当王近山准备进一步指示时,纵队副司令兼16旅旅长韦杰突然提出:“我们16旅打主攻!”韦杰虽然是副司令,但他在战场上的经验丰富,此时主动承担了攻坚的重任。这让王近山感到有些为难。原来,他与18旅旅长萧永银早已商定,由18旅担任主攻任务。萧永银也急忙表态:“我们已经做好了主攻准备。”然而,韦杰坚决表示:“我们16旅是新来的,应该由我们来打主攻。”面对副司令的强烈要求,王近山最终妥协,决定由16旅负责从东面和北面进攻,17旅负责南面和西面。为了阻击敌人可能的增援,3纵8旅的任务是夺取罗王车站,切断敌人后路。
尽管如此,王近山心中仍然有些担忧,毕竟他和韦杰之前并未共同作战,对16旅的实力也没有足够的了解。他忍不住提醒韦杰:“打仗时要多带冲锋,拼尽全力!”于是,战斗随即展开,六纵各部队按计划行动。
16旅在东门展开了猛烈的进攻,17旅则从南门展开攻击。第49、50团在尤太忠的指挥下迅速向南关接近。此时,西边传来轰鸣声,尤太忠警觉地判断出敌援军的火车正在赶来。果断决策后,他指挥50团的一部分兵力埋伏在铁路桥旁,迅速将炸药包固定在桥上。当敌人的火车驶上桥时,爆炸声震耳欲聋,桥梁瞬间断裂,敌军的火车坠入河沟。车上的敌人因突如其来的爆炸而震惊,纷纷举手投降。经过这一伏击,尤太忠缴获了大量物资和100多匹大洋马。
与此同时,49、50团的主力与南关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到了午夜23时30分,兰封城的总攻时刻终于来临。副司令韦杰一声令下,战斗迅速升级,炮火和枪声交织在漆黑的夜空中。第16旅和第17旅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向城墙发起猛烈攻势。由于六纵此前进行了远距离行军,敌人显然没有做好防备。尤太忠率领的部队一接触敌方防线,敌人就急忙关闭了城门,紧张的局势让城内的敌人措手不及。韦杰迅速下令攻城,枪炮声响起后,城内的敌人顿时陷入混乱。
最终,16旅只用了短短7分钟就突破了东门。战士们冲进敌人的伪专员公署时,一部分敌人企图在东南角的弹药库顽强抵抗。韦杰命令炮兵将山炮拉上,将敌人的防线彻底摧毁。炮声一响,敌人立刻举起了白旗。与此同时,17旅也成功突破南门,与16旅合力推进,逐街逐巷地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天亮时,兰封城的战斗基本结束,敌方74旅220团和伪专员公署的守军大部分被歼灭,少数敌人趁乱突围。战后,王近山感慨道:“韦杰副司令员真是老红军出身,七分钟攻破兰封,确实厉害!”
《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详细记载了兰封之战的全过程,书中描述了王近山、韦杰等解放军杰出将领的英勇事迹,成为了许多军事爱好者喜爱的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