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麾下有两员赫赫有名的猛将,分别是张辽和高顺。论战力,两人不相上下,但高顺在军中的地位和军事才能上明显超过张辽,特别是他所率领的陷阵营,几乎在战场上无往不利,令敌人望而生畏。然而,在吕布最终败亡之后,张辽被赦免,而高顺却被曹操斩杀。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张辽得以存活,而高顺却命丧白门楼?
高顺与张辽的结局之差
高顺与张辽同为吕布的猛将,实力相当,但高顺的地位和军事才能更为突出,尤其是他的陷阵营,以其不败的战绩,成为了敌人心中的噩梦。按理说,高顺的价值更高,曹操若想收复吕布旧部,应该优先收降高顺。毕竟,高顺的军事能力和个人战力都极为出众,是未来曹操阵营中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更何况,作为吕布的重臣,高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是控制吕布部下的关键人物。
然而,历史的结局却让人费解。在白门楼上,张辽得到了曹操的赦免,而高顺却被处决,这究竟是为何?
张辽的特殊背景
要理解曹操为何放过张辽却处死高顺,关键在于张辽的背景。了解张辽的“靠山”,我们便能明白曹操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在白门楼,面对被带到他面前的高顺,曹操试探性地向高顺询问接下来的打算,实则是希望给高顺一个台阶,让他能够投降。然而,高顺却没有回应,沉默不语,令曹操陷入尴尬的境地。此时,现场没有任何人愿意为高顺说话,所有人都冷眼旁观,令曹操感到更加无奈。最终,在没有任何人出面调解的情况下,曹操只得下令处死高顺,结束了这一场尴尬的对话。
从这段情节来看,高顺当时或许已经心如死灰,决意以死报国。虽然曹操心中是想网开一面,但没有中间人出面斡旋,最终也只能做出处决的决定。而高顺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支持者,导致他最终走向了死亡。
张辽的反应与关键时刻
与高顺的沉默不同,张辽在目睹了高顺被斩首之后,并没有急于投降,反而怒斥曹操,这一举动激怒了曹操。曹操一时愤怒,亲自拔剑准备斩杀张辽。然而,正当曹操举起剑的一刻,刘备和关羽及时出现在现场,关羽跪地请求曹操宽恕张辽。这一幕表明,刘备和关羽在关键时刻充当了张辽的“靠山”。
曹操本能地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他不顾刘备和关羽的面子,强行处死张辽,那无疑会得罪这两位重要人物。而当时,刘备和关羽虽然没有完全投降曹操,但两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非常紧密。曹操深知,如果因为一个张辽得罪了刘备和关羽,那他未来如何进一步拉拢这两位英雄?
曹操的决策与张辽的归属
刘备和关羽的出面,使得张辽的命运发生了逆转。曹操虽然心中愤怒,但他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做出决策。他明白,刘备和关羽的关系远比张辽的死活更为重要。在经过短暂的权衡后,曹操决定放过张辽,甚至亲自为他解开了束缚,将其任命为关内侯。这一举动,不仅让刘备和关羽感到满意,也为自己赢得了他们的好感。
然而,令人戏剧性的是,张辽在被放生后,立即背弃了刘备,选择投降曹操,这一举动让刘备和关羽的面子尽失,曹操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了与刘备和关羽的关系。虽然张辽得到了曹操的宽容,但也因此在刘备面前彻底失去了信誉。
结语
高顺和张辽的命运,最终被各自的“靠山”所决定。高顺因为无人替他求情,最终落得一个惨死的结局;而张辽则得到了刘备和关羽的庇护,幸运地保住了性命。曹操的决策虽然充满了政治权衡,但也显示了他深谙人心的智慧。在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谁拥有强大的支持,谁就能左右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