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历史上,只有8位大臣谥号为“文正”,曾国藩上榜!
创始人
2025-09-30 11:03:51
0

自唐朝以来,中国的历史上便有一种特殊现象,那就是许多文人踏入官场后,都渴望得到“文正”的谥号。而对于帝王来说,这个谥号极其尊贵,因此他们往往不会轻易将其授予死去的大臣。据清朝的历史记载,最终只有八位大臣获得了这个殊荣。那么,您知道是哪八位吗?

一、汤斌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生于明末。他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最终官至工部尚书。汤斌为人清正廉洁,且十分重视百姓民生,致力于打击贪污腐败。在他所做的每一项改革中,都体现了对老百姓的关怀,因此被尊为“理学名臣”。他去世后,因其卓越的贡献和高尚的品德,获得了“文正”的谥号。

二、刘统勋

刘统勋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军机大臣和东阁大学士,他的儿子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刘墉。刘统勋于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乾隆帝非常信任刘统勋,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贤臣,甚至称其为“真宰相”。刘统勋去世时,乾隆皇帝亲自为其祭奠,并追赠“太傅”,加封“文正”谥号,这一切都足以体现出他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和对他政绩的认可。

三、朱珪

朱珪,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乾隆年间的高官。朱珪自17岁中进士,逐步走上了仕途,历任多个重要职位。特别是他曾在乾隆皇帝朝中担任过内阁学士及多省总督。由于朱珪的出色政绩与对皇帝的忠诚,尤其在他担任太子太傅期间,为嘉庆皇帝提供了不少辅佐,最终,他被追谥为“文正”,成为历史上最受尊重的清朝大臣之一。

四、曹振镛

曹振镛,字怿嘉,号俪笙,出自显赫的官宦家庭。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中进士后,曹振镛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务,并最终晋升为军机大臣和上书房总师傅。曹振镛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平定喀什噶尔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因此他被晋封为太子太师,并在去世后获得“文正”谥号。

五、杜受田

杜受田,字锡之,号芝农,山东滨州人,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家族世代官宦。杜受田的家世显赫,曾是“书香门第”。他于1852年去世后,由于对清朝教育的贡献及对国家的忠诚,获得了“文正”的谥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杜受田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他家族世代贡献的认可。

六、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是清朝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国藩以其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于世,他指挥的湘军成为清朝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于其卓越的政绩与忠诚,曾国藩最终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他不仅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也因其深远的影响力被后世尊称为“曾文正”。

七、李鸿藻

李鸿藻(1820年2月14日—1897年7月24日),字兰荪,号石孙,是晚清时期的主战派重臣。李鸿藻自1852年中进士后,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内阁学士,并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光绪二十年(1876年),李鸿藻被授予“文正”谥号,并被加封为太子太傅。在其一生中,李鸿藻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始终致力于国家的治理与安定。

八、孙家鼐

孙家鼐是清朝的另一位著名大臣,担任过多个要职,并在清朝末期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资料较为简略,但他的事迹依然体现了清朝晚期官员的品德和贡献,最终也获得了“文正”的谥号。

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文正”作为一种极高的谥号,不仅是对大臣政治成就的肯定,也是在历史长河中为他们留下的永恒标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指尖皆可创 非遗传艺记——指尖... 2025年11月15日上午,通辽市图书馆内暖意融融、创意满溢,“指尖皆可创 非遗传艺记——指尖陶艺活...
新书《货币新局》出版 注:2025年10月,《货币新局:国际金融格局重塑与人民币新机遇》一书在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这本书的缘...
原创 历... 伊默尔王朝的崛起 伊默尔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他们定居在今天的赫塞尔省一带。...
当艺术遇见全运,“艺创全运”新... 11月15日下午,广州迎来了一场艺术与体育交相辉映的文艺盛会,“艺创全运”新大众文艺优秀作品展在广州...
美国大使给中方发来通牒,要求交... 最近,美国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公然要求中国“交出”比雷埃夫斯港的控制权,这一荒谬的要求不仅让人哑口无...
第十五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新安徽风起,皖韵映华章。11月15日晚,第十五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山...
陈英已任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据微信公众号“重庆发布”消息,11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成果新闻发布会,...
茶叶如何“拼”和“评”?在这场... “豁然开朗,收获巨大!”11月16日下午16时,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为期两天的茶叶技术培训结束,得到名师...
世间再无饿了吗,京尚智能健康煲... “饿了吗?”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这个日常疑问,在京尚智能健康煲面前彻底失去了意义。这款将千年陶瓷工...
原创 俄... 地理天堑固,历史根脉深 俄罗斯军事专家伊戈尔·科罗特琴科早年干情报出身,后来掌舵《国家防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