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后,年轻的毛泽东积极参与了长沙的新军建设。然而,经过半年的革命斗争,南北方的局势渐渐稳定,革命的火焰也随之熄灭。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退役了,准备回到校园,继续他的学业。此时,他心中开始思考未来的学习方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来发展自己的才能呢?
长沙的教育环境在这个时期相当活跃,许多学校纷纷展开招生宣传。毛泽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一个关于商业学堂的广告。这则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尤其是一位朋友的劝说更是让他对商业学堂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朋友指出:“现在国家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可以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经济学家。”这些话在毛泽东的心中激起了涟漪,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于是,毛泽东决定报名参加这个商业学堂的课程,并交纳了一元的报名费,随后参加了招生考试,并顺利被录取。
然而,在入学后的日子里,毛泽东又看到了另一则广告,广告中盛赞了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极力推销其作为政府设立的教育机构,有着丰富的课程设置以及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声称在这里学习将来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经济学家。毛泽东被这些宣传深深打动,心中暗自期待。他回忆道:“我心想,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成为商业专家,实在是不错,因此我又交了一元的报名费,并将这个决定告诉了我的父亲,他对此十分高兴。我父亲理智地理解了经商所带来的益处。”
满怀期待的毛泽东进入了新学校,但不久他便感到失望并最终选择退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呢?后来的日子里,毛泽东向人们倾诉过内心的困扰:“在这所新学校,学习的难点在于大部分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就像我身边的其他同学一样,我对英语几乎一无所知,除了字母外,根本无法理解课程内容。更为不便的是,学校并没有配备英语教师,这让我感到无比沮丧。”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毛泽东做出了退学的选择,告别了他曾向往的经济学家的梦想。
不久之后,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后来与第一师范合并),他打算成为一名教师。在第一师范,毛泽东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如蔡和森、罗学瓒以及陈昌等人,并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个社团成为了他们志向的纽带,也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中共党史出版社所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详细叙述了毛泽东如何聚集志同道合的同志,携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付出努力的传奇经历。该书自发布以来,广受读者欢迎,曾多次跻身畅销书排行榜,销量可观,为许多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