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富裕家庭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各不相同。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例,那时一个家庭若能积攒到1万元存款,就能够被视为“万元户”,广受羡慕,尽管这样的家庭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足以令人称道。如今,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标准显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一个家庭仅有1万元的存款,反而可能被视为经济拮据,甚至可能被划归为贫穷家庭的范畴。
尽管生活的阶段不同,人们对于富裕的视角自然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没有债务的负担是评判财富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人背负着巨额的负债,那么无论家庭的资产有多丰厚,都不能被归类为“有钱人”。目前,国内的负债人群仍然不在少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需要贷款购房的家庭。数据显示,国内的住房贷款总额已达到38.91万亿元,家庭中有超过2亿的人被称为“房奴”,另外还有2亿人在共同偿还住房贷款;其二是,数据显示近90%的90后在不同程度上背负着债务,平均每人欠款12.7万元,而他们偿还这些债务所需的时间大约是18个月的工资收入,主要是消费类贷款所致。 那么,在没有充足负债的情况下,怎样的资产才能算作一个家庭的财富呢?业内人士指出,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富裕可依据四个基本条件,符合其中任何一个,就能够被视作富裕家庭。首先,第一个条件是家庭的存款超过100万元。根据统计,全国有约99.63%的人存款不超过50万元,意味着只有0.37%的人存款在50万以上,而存款超过100万元的家庭更是稀少,仅占总人口的0.1%,大约有140万到150万人。因此,将家庭的财富标准设定在100万元以上,除了反映其数量稀缺之外,更是因为具备这种存款的家庭,能够在未来十年以上中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果这笔存款存入银行,选择中小型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可达到3.15%的话,家庭每年将可获得大约3.15万元的利息收入。 第二个条件则是能够全款购置一套房产。现在在一线城市购房的总费用至少需要在500万到600万元以上,而在二三线城市中,购房费用也在150万到250万元不等,因此大多数家庭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贷款。能够全款购买房子的家庭并不多见。如果一个家庭能在没有任何银行债务的前提下,成功实现全款购房,那么可以毫无争议地认定该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富裕。 第三个条件为家庭需要拥有600万元的可投资资产。这包括市值600万元的股票、股权、基金等理财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可投资资产相较于现金或存款,其流动性相对较低,因此设定的门槛也就提高到600万元。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大约有700多万人具备600万元以上的可投资资产,因此在这一标准下的家庭同样算得上是富裕群体。最后一个条件是家庭的月收入需超过1.5万元。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当前大多数职工的月收入在3,000到6,000元之间,而那些月收入超过7000元的职工仅占3%。如果一个家庭的夫妻双方都能够将月收入提升至7000元以上,合计家庭月收入达到1.5万元,并且没有任何债务负担,那么这个家庭无疑也能够被认定为富有。通过这些标准,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界定当前时代的富裕家庭,从而更好地反映现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